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父亲角色弱化引起心理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7日 09:45   

  新华网天津频道5月16日电 15日是“国际家庭日”,有研究表明,和睦的家庭关系会让孩子产生归属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并且可以进一步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家庭分工的细化导致家庭教育出现了新的问题———父爱缺失。专家指出,父亲角色的弱化和缺失,或多或少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参加家长会85%是母亲

  日前在本市中小学生中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孩子每天和父亲相处的平均时间不到15分钟,而且绝大部分时间属于单向询问式,即警告或斥责孩子的过错。父亲在家的业余时间安排中,教育孩子放在第四位,前三位分别是看报、看电视和做家务。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平均每天能与父亲共处2个小时以上的孩子,要比其他的孩子智商高,而且男孩儿更像男子汉,女孩儿更懂得与异性正确交往。

  近日在天津市某重点中学高三年级全体家长会上,记者放眼望去,满眼都是母亲的面孔。据统计,参加家长会的家长85%是母亲。学校老师告诉记者,不仅是家长会,就连学校与家长联系的“学生联系卡”,绝大多数也是由母亲填写的,这一现象在近两年越发明显。

  小心孩子“父爱饥渴”

  “叔叔,抱抱我好吗?”看到6岁的女儿竟然向家里的装修师傅提出如此要求,家住南开区的张女士感到万分惊诧:“妞妞平时一向不和陌生人说话的。”

  张女士问女儿为何如此亲近那位装修师傅,女儿可怜巴巴地说:“我觉得他长得像爸爸。”原来,妞妞的父亲两年前被公司派到德国负责业务销售,其间只在过年时回过家,为此孩子特别想念爸爸。

  青少年心理研究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志辉表示,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变大,家庭成员中的父亲往往忙于工作、交际,教育孩子的重任主要由母亲承担,从而出现了“亲情关系向母性群体倾斜”的现象,这不仅有碍于良好家庭关系的建立,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缺少父亲关心和教育的中小学生,往往出现情绪不稳定、容易恐惧、紧张、焦虑,自卑心理严重,缺乏安全感等,并且将影响其将来的社会交往能力,尤其是与上级领导的沟通障碍。”王志辉老师表示,家庭教育中父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母亲教育起到互补、协同的作用,这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父亲是孩子最重要的游戏玩伴,可以和孩子玩一些相对更兴奋、刺激、变化多样的游戏;2、父爱有助于儿童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一般来说,父亲通常具有独立、自信、热情、幽默、勇敢等个性特征,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3、父爱有助于孩子扮演好自己的性别角色;4、观察和研究证明,母爱与父爱对儿童智力的影响是有差异的,父亲能给予孩子更丰富的知识,并通过与孩子共同操作,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孩子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发展,从而有利于智力发展。

  “因此,父亲应该成为孩子的精神支柱,成为孩子心理动力的主要源泉。但这并不是要求父亲陪伴孩子的时间一定要超过母亲,其作用应主要体现在引导孩子逐渐‘社会化’,帮助孩子认识和适应外面的世界,逐渐走向成熟。”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