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小学生大多看不懂博物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 07:22  广州日报大洋网 

  昨日是“5·18国际博物馆日”,广州地区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多免费开放,加上纷纷推出精彩展览或者互动活动,使得各馆人气大涨,不少馆中出现了“熙熙攘攘”的局面。但是不少观众在参观一遍之后却失望摇头:没什么好看的。与此同时,在以“博物馆与青少年”为主题的羊城论坛上,一位中学生“博物馆都很闷,根本看不懂”的实话引发了广州市人大代表、文化教育部门代表和现场参与市民的热烈讨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传誉参加了昨天的论坛。

  历史类的展品多重复

  论坛上,这位中学生代表坦言,“除了南越王墓以外,我觉得很多博物馆都很无聊”。晓园中学的一位教师代表也表示:“对于大多数历史类的博物馆,这些中小学生真正能看得懂的有多少?刚才那位同学说觉得去博物馆很闷,主要就是因为看不懂。”

  “有些博物馆别说是孩子,我都不愿看呢”。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黄素明一句半开玩笑的话引起了在场听众会意的笑声。

  他分析,国外的博物馆馆藏量很大,像意大利、法国的一些博物馆,在那里流连一天也都看不完,但是广州的一些博物馆提供给的展览种类和展品都非常有限,尤其是历史类的很多重复,内容也比较单一,很难引起大家的兴趣,这些都亟待改善。

  博物馆的讲解词太深了

  很多与会代表都认为“博物馆对青少年缺乏吸引力”是目前面临的现实难题。广州市文博学会会长陈登贵指出,对于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中小学生来说,现在很多博物馆的讲解词都太深了。要让小孩们看得懂,就必须专门编写他们可以理解的讲解词。他建议每一个博物馆都配备4套讲解词,分别对应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对于初中和小学生的讲解,主要还是以讲故事的形式为好,真正传授历史知识还应以高中、大学生为对象。”

  不要逼学生写参观作文

  来自江南中学的一位老师表示,现在不少老师在教学上都会使用课件,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博物馆也可以借鉴这样的方式,比如制作成学生喜欢的动漫形式,让那些原本在他们看来枯燥乏味的历史以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孩子们会更加容易接受。

  41中的一位女教师也表示,学校今后也可以改变一些教学方式,不要每一次去参观完都要学生写作文,可通过模仿文物来制造陶艺、做手工等有趣的方式检查学生参观的效果。

  博物馆可将小展览开进校园

  一位在陈家祠做义务讲解员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生表示,不少大学生都认为,博物馆看来看去都是那些东西,事实上,很多博物馆都会定期更新展品,但是学生们都不知道,希望今后能加大这些宣传的力度。

  有市人大代表建议,博物馆应更多地和学校沟通,将一些小展览开到校园里去,还可以举办一些科技创新类的主题活动,甚至在博物馆设一些专门的展馆,让孩子们动手设计的科技成果也能放进博物馆展览,拉近孩子们和博物馆的距离。

  博物馆与观众存在错位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博物馆与观众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错位,而这种错位拉大了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对于这种距离,博物馆正逐渐认识到。

  都是柜子里装些旧东西

  有观众向记者表示,虽然很多博物馆的展品都会经常更新,但是在陈列手法上,总是难有让人一下子兴奋起来的东西。

  除非展览中有“勾践剑”、“兵马俑”这样顶顶有名的“大牌”展品,要不总觉得“都是柜子里装些旧东西而已”。

  而博物馆对部分观众的不满,主要集中在不讲公共秩序方面。“一到免费开放日,我们的馆里就成了市场,吆喝什么的都有”。有工作人员抱怨,“有时候一天下来,满地的垃圾要收拾好半天”。

  强调娱乐功能对藏品不利

  广州博物馆宣教部主任黄庆昌说,常听到观众抱怨博物馆不好玩,但如果过度强调博物馆的“娱乐”功能,不但会干扰其他希望专心欣赏文物和艺术品的观众,也可能对藏品的保存不利。

  “在国外,很多家长会把孩子带到博物馆去,在广州这个风气还远远没有形成”。不过这种局面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比如让孩子们学习考古,复制拓片,制作陶器,在参观之后组织征文或者文艺节目的创作等。

  但是由于与观众的交流和宣传不够,很多服务项目观众未必了解。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