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街头互殴参与者竟是小学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 09:08   

  本报讯(记者 刘长宇) 25日中午,德惠市某小学3名男生在街上与另一所小学的3名男生相遇,双方互相瞅着不顺眼,就捡起木棍打在一起。参加斗殴的孩子们都年仅十二三岁。

  在某小学大队辅导员的办公室内,3个参与斗殴的孩子站成一排,他们的个子都没超过1.5米,稚嫩的脸庞还带着童真,可是他们进屋敲门时却显得十分蛮横。他们都是该小学6年级的学生,再有一个月就毕业了。

  孩子们说,25日13时许,他们3人从德惠市四道街往学校走,在街上遇到年纪相仿的3名男孩子。对方瞅他们不顺眼,骂了他们,他们也觉得对方不顺眼,于是从地上捡起木棍,6人打成一团。厮打一阵后,在路人的劝阻下,双方才“罢战”,好在只有一个孩子的胳膊受了轻伤。该小学的大队辅导员说,对方的3个男孩子是另一所小学的6年级学生。

  由于已经到了放学时间,记者未见到参加群殴的另一方学生。无独有偶,记者在市内几家医院寻找胳膊受轻伤的小孩时,却意外碰到了在一家医院的急诊室里就诊的一个头部受伤的15岁初二男生,这男生衬衣上满是血迹。他的爷爷说,孙子是与同学打架,同学感觉吃亏了,于是就在25日中午找来几个校外的男孩子,手持铁棍把孙子的头打破了。

  记者感言:仅仅小学6年级,仅仅因为看对方不顺眼,几名小学生就能在街头群殴,校园暴力的低龄化实在令人担忧。现在孩子们接触的影视、网络中,打打杀杀的血腥场面让成人看了都不寒而栗,而这时的孩子正是模仿能力强的时候,长时间的耳濡目染对是非辨别能力不强的青少年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要想根治,必须“釜底抽薪”,全社会一起努力,通过各种方法净化孩子们的心灵。

  “问题孩子”多来自“问题家庭”

  本报讯(实习记者 刘炜) 昨日,吉林省关工委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经验交流会召开,与会人员认为, “问题孩子”多来自“问题家庭”,有四种家庭的孩子犯罪率较高。一是家庭结构残缺的孩子;二是被父母过分溺爱的孩子;三是经常被家长打骂的孩子;四是性格孤僻、脆弱、自卑和自尊心过强的孩子。

  对此,与会人员提出6种经验。1.引导辍学的未成年人学习一定的劳动技术;2.及时心理疏导;3.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并通过家长座谈等形式,了解掌握有犯罪苗头的青少年的思想动向,然后有针对性地引导;4.组建“关爱工作团”,从法制教育、帮扶帮教等方面关爱未成年人;5.开创“四无”村、社区、单位、学校竞赛活动。即:无流浪儿、无辍学学生、无闲散青少年、无未成年人犯罪。“四无”中的每一项都由相关部门负责,做到都有所学、有所归;6.老师多关心问题孩子,并给其及时帮助。

  -新闻附件

  一些触目惊心的校园暴力

  ●2004年6月18日,广州市荔湾区江洲小学一名五年级学生因为一点“小小的摩擦”,在教室内持刀捅伤一名六年级学生,学校的学生纷纷表示“太可怕了”。

  ●2005年5月14日,广东湛江遂溪县某学校初三学生蔡某标在校园内被人用刀刺伤在地,身中16刀,因右肺破裂,胸部大出血导致死亡。经查,凶手竟是班长李某,而作案动机是因为同班的一名女同学。

  ●2006年5月16日,湖北省黄陂王家河镇长堰初中发生惨剧:因为课间发生冲突,15岁少年曾波(化名)被同班好友刺中心脏身亡。

  ●2006年5月16日18时40分,在长春市第一中学门前,高一学生与高二学生发生群殴,6名学生在殴斗中受伤。事件的起因竟然是高二学生不小心将几滴水淋到了高一学生身上。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