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儿童成长不易承受之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2日 09:46   

  儿子才将近8周岁,可他每天都比我这个教授还忙(这绝对没有夸张)。周一到周五,他每天清晨6时20分准时被叫醒,洗脸、刷牙、早点后,7时准时跟邻居八九个小孩同挤一辆破烂的“小面的”去四公里外的小学上课。下午,儿子5时左右回家,狼吞虎咽他的晚餐后,马上做作业。儿子的玩伴跟他一样忙碌,这样一起玩的机会就少了,儿子有点变了,老自己看动画片。傍晚完成作业之后,他去的第一个地方是电视机前面。我只给他半个小时“动画时间”;没办法,他的钢琴老师要求他每天练琴一小时,这样,儿子便要匆匆终止他的“动画片阶段”,最晚从7时30分开始弹琴。作业多的时候,儿子赶得特辛苦,而我也为他着急,还常催促他(他夜里9时就要上床准时睡觉,否则,次日上学就要迟到)。周末与假期,本是儿子热爱的自由日子;不过,两三年来,他身体越长越高,但对于周末与假期的等待之情,却随之递减。变化有原因:如今,儿子周末时也不能随便玩儿了,他除了要完成老师布置的大量作业,还得上钢琴课;假期他跟我们出去旅游,一路上还是要完成几本厚厚的假期作业(教育管理部门三令五申的“为小学生减压”政策,显然毫无收效)。

  儿子还算自觉,无非是为父要求严格。记得我有不少次为了制止他玩耍,发起脾气,闹得儿子委屈地哭了起来。我“老来得子”,本十分疼他;我老记得儿子委屈时的样子,我数次坐下来反省自身:当下做父母难,做儿女也不容易。

  我像儿子那么大的时候,“文革”闹腾着,老师被打倒,“造反有理”;有一年,某个学生考试交白卷还成了报纸宣扬的英雄……我的童年没学到太多东西,不过,总算有快乐的——作业特少,玩具虽不多,但可以用泥巴、铁丝、橡皮自己制造,从父亲扔了的香烟盒子想象出无数种玩耍的方法。

  比起我的童年,儿子的童年实在辛苦——作业特多,玩具虽也很多,但玩它们的机会却那么少,兜售种类繁多的玩具的商店更冲淡了他对于大人丢弃物的美好想象。

  我自知应克制自己的责任心,而作为人类学研究者,我也了解80年前米德在其《萨摩亚人的成年》中提出的观点:我们现代人应跟原始人学习,避免逼迫儿童将学习与游戏割裂开来。然而,我们的社会上似有一种莫名的力量,使米德出于慈心而提出的观点易于得到超然的欣赏而不易于得到现实的“感应”。我一方面欣赏米德,一方面要求儿子形成明确区分学习与游戏的好习惯。儿子自幼好动,我们与他的老师经过几年持续“雕琢”,使现在的他成为坐得住、不在学习时想着玩耍的孩子。而我一旦“反省自身”,一松懈对他的“管理”,他就犯老毛病,坐姿不正,作业潦草,惹得班主任在他的本子上写上“要注意记录、字迹不要太潦草、退步了”等字句;更麻烦的是,有几次,因为我的松懈,儿子的考试成绩从中上下降到全班倒数。

  到底怎样对待我的儿子?我时常跟亲友说,对于儿子,我的态度是,只要他健康、快乐地长大成人,作为父亲,我就满足了。不过,我记得有一天,自己多骂了博士生几句,他们中一个聪明人突然问我:“王老师,您对您儿子是怎么管的呀?是否也要他做个优秀博士?”支吾地答不上来——我宣称的以儿辈之快乐成长为乐,含有吹嘘的成分。老实说,与其他父母一样,我心里的压力也很大:要是我老鼓励儿子自由自在,那就不算是个负责任的父亲了——就像不管自己的学生,就是不负责任的老师一样。若是我老用米德的理论来对待他,儿子兴许就考不上高中,考不上大学,更成不了拥有博士学位的人了。如今,连博士毕业生工作都那么难找,若是儿子不好好遵照老师的话只是认真学习、遵守纪律,他长大后又该怎么办?

  当下中国儿童的成长,承担着不易承受之重,是个困扰人心的过程。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