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合理调整目标期望值,考出真实水平

  专家指点 合理调整目标期望值,考出真实水平

  文/曹立人

  焦虑的表现形式通常是心理形式的,例如感到忐忑不安,心慌意乱等。程度严重的,也可能以生理病变的形式表现,例如出现肚子痛,腹泻,尿急尿频等症状。这些症状用常用的药物治疗通常不能迅速见效,但只要引起这种症状的源头一消失,症状就会不治而愈,比如考试一结束,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也随之消失。

  影响焦虑程度大小的因素有两个,即处置事件的把握程度与该事件发生的概率。对学生来说,考试是无法回避的,因此要解决考试焦虑问题只能从提高信心指数入手。而信心指数取决于一个人的能力与他的期望值之比,即与人的能力成正比,而与这个人对处置事件的期望值成反比。在期望值固定的前提下,信心指数随能力呈同步的变化。例如,将考试事件的期望值定为“及格”,让初中生去考小学6年级的试卷,通常会有较高的信心;反之让小学生去考初中的试卷,他们就会感到信心不足。信心指数也受期望值的影响,同样能力的初中生,如果将考试的期望值定为“满分”,虽然同样面对小学6年级的试卷,他们也会感到信心不足。由此可见,无论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强,只要将他的目标期望值调高到一个非他所能达到的高度,他就会感到不自信。反之,即使是一个能力一般的人,只要将他的目标期望值调整到一个恰当地高度,也能使他感到信心百倍。

  学生的能力是个比较稳定的因素,短期内不可能发生突变。因此缓解焦虑的重心应放在合理调整学生包括家长、老师对他考试结果的期望值。这个期望值不应当是一个静态的点,例如80分,90分等,而应当是一个动态度区域。这个区域的上限应当具有激励意义,但也是应当通过努力而能达到的;而这个区域的下限应当具有保障意义,稍作努力就可达到的。

  那么,如何进行目标设置呢?通常是根据人的真实水平进行目标的设置。一个学生的数学真实水平是80分,是指他多次考试的平均成绩为80分,但不一定每次考试都是80分。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各种有利因素的综合作用,考试时超常发挥,可以达到他的最高水平,比如90分,我们将它称之为“理想水平”。在另一些情况下,由于各种不利因素的综合作用,考试时超低常发挥,会达到他的最低水平,比如70分,我们将它称之为“保险水平”。考试的目标期望值就应该在70~90分之间的范围内设置,如果目标高于90分则不具有可达性,低于70分则不具有激励性。期望值区域的上限应设置在理想水平和真实水平中间,期望值区域的下限应设置在理想水平和保险水平中间。这样目标的高点并不很高,具有可达性,学生不会对这个目标产生畏惧,从而产生较高的信心指数。同时目标也不是很低,也需要努力才能实现,具有激励性,能激励学生为之而努力奋斗。具体的设置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考试结束,当孩子的成绩达到要求时,师长与孩子就会感到满意。孩子经过这样的几次实践尝试和锻炼,心态就会大大地改善,考试信心指数就会维持一个合理的高度,从而能有效地降低考试焦虑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考试中考出真实水平。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