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孩子的成长父母不能代替

  教子有方:孩子的成长父母不能代替

  文/贾妮妮(青岛)

  我的女儿今年8岁,叠被、穿衣、吃饭、洗小衣服,样样能干,经常还帮我包饺子,做馒头,逢事愿意帮我出出主意,俨然一副小大人模样。朋友们都夸我们教女有方。其实,我心里明白,这可全是婆婆的功劳。

  不过,说实话,我当初对婆婆的教育方法却并不赞成,甚至还有些抵触。

  婆婆是典型的农村妇女,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我就发现婆婆特"懒"。比如说,孩子不愿躺了,便哇哇直哭,好像在说:"抱抱,抱抱......"可婆婆呢?只管坐着,连理都不理,我听不下去了,急着去抱,可婆婆却说:"不用管,让她哭吧,哭够了就不哭了。"我心里老大不愿意。不过也怪,一次、两次……次数多了,女儿真的不哭着让抱了。还有,女儿练习走路摔倒了,婆婆像没事似的,只顾和别人聊天,我们慌忙去扶,婆婆却说:“摔倒了,叫她自己爬起来,跤摔多了,才走得硬实。”哎,真是没办法。我渐渐觉的婆婆的心肠真硬。女儿刚学用筷子的时候,怎么也学不会,看到别人去夹菜,便急着张开小手去抓,婆婆拿起筷子照着女儿的小手就是一下,顿时,雪白的小手上印了一道红印,女儿哇哇大哭起来,连饭也没捞着吃。第二顿饭,女儿看看饭,又看看奶奶,不敢用手抓,又学不会用筷子,急得直掉眼

  泪,我们便替她求情,可婆婆就是不让,我当时心里就想:"干嘛这样较真呢,孩子大了,不都会了吗?"可当两顿没吃好饭的女儿终于学会了用筷子。我心里有的就只有对婆婆的敬佩了。

  现在想想,婆婆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确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缺少的恰恰正是这种"不管他""让他自己干"的"懒"和"不通情理",而恰恰是这种“懒”和“不通情理”让孩子克服了依赖心理,获得了独立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高尔基说:“爱孩子是连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做家长的不仅要爱孩子,更要有爱的责任、教育的艺术,需要有婆婆这种“舍得”的魄力,学会让孩子自己去飞,自己去成长,自己去感悟,自己去实践。说到底,孩子的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长不能包办代替,越俎代庖。

  (作者,即墨市东关小学二年级二班李晓凡的家长 )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