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时评:天灾也是灾难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 09:09   

  “如果我们之前的防灾减灾科普工作能够做好,唐山人民或许能减少伤亡。” 在纪念唐山大地震30周年之际,天灾预测专家依然为当年的劫难痛悔。

  30年前,震惊世界的大地震将唐山夷为平地,24万鲜活的生命瞬间消逝,创痛巨深,刻骨铭心!可是,30年后的今天,当唐山大地震的震撼渐行渐远,当我们再次惊慌失措地面对地震、台风和洪水,人们有理由担心:我们是不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我们的灾难教育是否到位?

  这种担心并非多余。前几天河北发生地震时,在有明显震感的北京,地震居然成为茶余饭后的笑谈:“地球抖了抖,也不过如此!”调查表明,很多人不知道地震发生时如何防护。京城一位纳凉的市民并不知道脚下就是紧急避难所。

  健忘和侥幸的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天灾离我们并不遥远。从摧枯拉朽的台风到摇山撼岳的地震,从浩浩荡荡的洪水到来势汹汹的泥石流,人类在大自然面前不断经受灾难的考验。可是,疏于防范的我们却往往因为缺乏灾难教育,缺乏相应的意识和能力,而在天灾之后不得不面对各种悲剧场面:当地震袭来,有的人慌不择路、仓皇跳楼,有的发生严重的踩踏事故;黑龙江省沙兰镇的山洪和泥石流吞噬了上百人……

  自我保护能力不能靠天灾降临时的“急中生智”。它需要系统、规范的教育。在一些国家,除了对成人进行防灾教育,还从娃娃抓起,把逃生技能列为幼儿必修课。许多国家都规定,中小学生每年要参加一到两次防灾避难演习。而我们的灾难教育却很落后。尽管政协委员大声呼吁对学生进行灾难生存教育,但开设防灾课程的学校寥寥无几,针对市民的灾难教育更为鲜见。难怪遭遇天灾时,很多人惊恐万分,听天由命。

  实际上,灾难发生时人们并非无能为力。在唐山大地震中,一些人成功地采取了避险措施,保全了自己,救助了他人。在印度洋海难中,一位10岁的小姑娘敏锐地捕捉到海啸来袭的前兆,挽救了上百条生命。灾难教育不仅让人在“鬼门关”前幸运逃脱,而且可以避免和减少救助不当造成的二次灾难。

  从灾难中认识自然规律,不断提高防灾能力,人类才能受益于这“血的教训”。欧洲的一些国家建立了黑死病纪念碑。在日本、美国等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会定期举办活动纪念大的灾难。在他们看来,要想让灾难变成人类通向文明的阶梯,就要把灾难警示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可是,我们常常讳言灾难,更没有积极主动地利用天灾警示世人。在唐山大地震30周年之际,人们看到了一些变化:政府部门将举办纪念活动,缅怀地震中逝去的生命;由福建省地震部门投资的国内首部地震科普动画片制作完成,将通过有趣的动画故事普及地震知识。可惜的是,这样的灾难教育尚未形成制度,这样生动的防灾教材还很少见。

  有人说,对待灾难的态度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国民素质。而要提高国家的文明程度、提升防灾减灾能力,首先需要从普及灾难教育开始。(唐宋)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