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离网离视"难保孩子安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 09:22   

  新华网广州8月3日电(记者 吴俊)广东一个经受"看管式"教育、不许上网、不许用手机的"乖乖女",今年暑假刚偷偷学会上网,就被网友骗去了贞操。乖女之父痛心不已:本想让孩子彻底"离网",不料一再严管还是出现疏漏。

  此时正值暑期,许多父母都为孩子揪心不已,生怕孩子成天上网、看电视学坏了。有的父母把家里的电脑上了锁,有的父母把孩子送到没有电视的亲戚家里。但是,这样真能保证孩子绝对安全吗?广东此案发生之后,许多家长表示,此案给他们敲响了警钟:让孩子彻底"离网离视"并非明智之举,关键是要培养孩子对不良信息的鉴别能力和"免疫力"。

  "乖乖女"初次上网惨遭不幸

  这名惨遭不幸的女孩小芹(化名)今年才17岁,在深圳上高一。小芹的父母怕她学坏,一直采取"看管式"的教育方式对她进行教育,不给她买手机、不让她私自上网、不让她与外界有过多接触。小芹在学校表现得非常听话,成绩也不错。

  小芹家里有电脑,但不能上网。小芹说:"我以前都不知道怎么上网,老师、家人也没有跟我说过网上的事情。"今年6月底,父亲出差,小芹才第一次跟着哥哥到网吧上网。据小芹讲述,父亲对她管得很严,很少陪她到外面玩。她每天放了学就得回家,晚上想出门都不行。所以暑假里趁父亲出差之机,她决定到网吧体验一下和外界接触的感觉。

  7月5日晚上9点多钟,小芹偷偷来到一家网吧上网。后来电脑出了问题,小芹就请坐在旁边的陌生男子阿乔(化名)帮忙,阿乔很快帮小芹把电脑弄好了,之后两人互加对方为QQ好友。次日晚上9点多钟,小芹再次去网吧上网时,阿乔也在线上。他主动和小芹打招呼,问小芹在什么地方上网,表示要见面。凌晨零时后,小芹走出网吧准备回家,看见阿乔在网吧门口等她。她不好意思拒绝,同意和他"出去转转"。这时小芹学会上网还不到一周时间,见网友也是第一次。

  见面后,阿乔先把小芹带到附近的一个公园聊天,随后又邀小芹到另一个网吧去找自己的朋友。小芹提出要回家时,阿乔又称要到宾馆去拿点东西再送小芹回家。小芹跟着阿乔进了宾馆的房间,阿乔却开始和朋友聊天、看电视,让小芹先自己在床上躺一会儿再送她回去。小芹迷迷糊糊睡着了,醒来发现阿乔正在对自己施暴。事后,小芹的父亲立即带女儿到医院检查,发现小芹已染上性病,同时还有怀孕的可能。

  阿乔被送进派出所之后承认:他与小芹从在网上认识到发生性关系,只有一天时间,但他强调:整个过程都没有强迫小芹。阿乔今年20岁,在深圳一家建筑工地做装修工,只有初二学历,平时经常在网上和女孩子聊天并约出来见面。

  "离网离视"难保孩子安全

  一个在"离网"状态下长大的"乖乖女",却还是未能摆脱网络恶魔的毒手。此案给很多试图让孩子"离网离视"的父母敲响了警钟:孩子不可能永远活在"真空"当中,最有效的方法不是逃避,而是培养孩子的"免疫力"和鉴别能力,正确判断哪些是魔鬼,哪些是天使。

  复旦大学媒介素养研究中心曾在今年寒假期间开展了一项"离网离视"实验,让24名中小学生离开电视或者网络一周,在自己的克制力和家长的监督下完成实验。结果发现,不少家长试图通过参加这个实验让孩子"戒网瘾戒电视瘾"。这类家长采取了一些比较极端的做法,比如将孩子送到没有电视机的亲戚家中造成物理的"离网离视",将家里的电脑上锁等等。这类家庭的孩子在参加实验时感到无所事事、百无聊赖、情绪不稳定,在实验结束后"反弹"的情形比较严重。

  实验调查显示,有的学生在父母的"严管"下消极被动熬到实验结束,出现了"发泄性"、"报复性"看电视、上网的反弹行为。有些学生活动一结束就"简直沉浸在电视里,从频道1到60不知道来回多少次";有的还发出"以后一定要珍惜可以看电视的每一分钟"的感慨,甚至出现"上网,有种疯了的感觉,打网游到凌晨5点,日夜颠倒"的情形。

  许多参加"离网离视"实验的学生还表示:脱离了电视电脑,感觉"一天的时间好漫长",有的学生开始用睡懒觉、逛马路等方式消磨时间。

  记者还了解到,许多在寒假期间参加了"离网离视"实验的学生们,一到暑假就重新回归网络、电视的怀抱,每天依然选择用上网和看电视来打发假期,几乎没有人自觉与网络、电视"隔离"。而学生们也表示,他们就是喜欢呆在家里上网和看电视,而且天太热了,也不愿意主动和家人、朋友一起外出活动。

  这次"离网离视"实验的组织者、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张志安表示,课题组通过这次实验发现:戒"网瘾"的方法不在于从外围干预,不在于对网吧进行查处,也不在于一时的苦口婆心,而是父母从自身做起,创造一个有益的"家庭媒体环境",改变自己对于网络和电视的态度。只要孩子正确适量运用,千万不要加以阻拦。

  要通过"媒体素养教育"增强孩子"免疫力"

  有人戏称,现代人已经被两个"匣子"所禁锢--一个是电脑,一个是电视机。选择网络和电视可以说是青少年"别无选择"的选择。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针对国内7个主要城市的一项调查表明,青少年平均上网比例高达63.3%。

  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理事长吴增强认为,对青少年上网、看电视要正确引导而不是"封堵",同时要增强对青少年道德判断、选择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能自觉抵制不良讯息。

  中国社会科学院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卜卫建议,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经验,通过"媒体素养教育"来提高青少年认识和利用媒体的能力。"媒体素养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了解媒体的基础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媒体;学习判断媒体信息的意义和价值;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了解如何建设性地利用媒体来发展自我。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张志安也谈到,必须对中小学生开展"媒体素养教育"。中小学生处于身心发育和成长时期,辨别和抵抗能力较弱,帮助他们成为媒体信息的主动接受者而非被动接受者,使他们具备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媒体的能力,对他们的社会化和健康成长必不可少。

  记者了解到,目前西方不少国家已在中小学开设了"媒体素养教育"方面的课程,教育学生独立地评判、接收并分析大众传媒传递的信息,帮助学生区分虚拟和现实、个人和世界的关系。但在我国,现有的未成年人教育课程中几乎没有"媒体素质教育"内容。迄今为止,尚没有中小学开设专门的"媒体素养教育"课程,也没有一本针对未成年人公开出版的媒体素养教材。

  张志安建议,要重点针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专业的"媒体素养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媒体素养和教学水平,使他们能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必要的媒体知识。同时要利用社区学校、家长学校等场所,针对家长进行必要的媒体素养普及型教育,使他们懂得在家庭生活中如何对未成年人接触媒体行为进行合理的督导和管理,提供科学的建议和启迪。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系主任、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杜骏飞提出:公众媒体素养的提高要通过文化水平的提高、具体的技能培训、专门的公民课程、成人教育课程、新闻媒体的洁身自好等来实现。对未成年人必须从小学就开始通过语文课本、文化读物来进行媒体素养的专门学习,培养未成年人合理看待媒体提供的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获取、分析、评估和传播信息的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在"信息社会"获得真正的安全。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