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来给青少年还原真实名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 09:24   

  新华网宁夏频道8月4日电(记者罗国芳 晁旭)当下,“大话”、“水煮”、“麻辣”乃至现在的“情蒸”四大名著的图书屡屡出现。

  1996年,一部有着另类思维和怪异对白的电影《大话西游》横空出世,开创了中国古典名著”换脸”的先河;之后,一部被誉为”最佳网络文学”的小说《悟空传》成为“大话名著”的代表作;近年来,一本以古三国故事寓今管理学的《水煮三国》更是把古典名著的”换脸”之风推向了高潮。

  当“换脸”名著充斥书架,当孙悟空的“儿子”孙唐渐被青少年默认时,谁来给他们还原历史和文化的真实?

  不要让青少年成为讨论的盲区

  书籍,电影和网络游戏对四大名著的“换脸”已为人所熟知。在怎样看待对名著“换脸”问题的讨论中,有人叫好,有人蹙眉,毁誉参半。

  在腾讯读书网站上,支持方认为“换脸”魅力独特,反对方则认为“换脸”对名著是一种亵渎。天极网的网友在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中,有人认为四大名著不能乱“变脸”,对“水煮名著”现象不能宽容;有人则认为创新才能赢得市场,对“水煮名著”要宽容,应该尊重公民的出版权利。 

  然而,有识别能力的成年人站在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上对古典名著原汁原味的保存和“换脸”系列的精华糟粕进行褒贬指摘时,却很少关注这些书籍对青少年的影响。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的成长发育阶段,缺乏对事物的认识力和鉴别力,他们的阅读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正确引导。他们有的可能还未读完四大名著就读了“换脸系列”,喧宾夺主的“换脸”名著往往会先入为主,成为他们以后审美和鉴赏的标准。

  “换脸”流行:蔓延的是时尚还是“瘟疫”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有一次上小学六年级的儿子问她:“孙悟空的儿子叫孙悟饭还是孙唐?”令她哭笑不得。为人父母,除了自责没有在这方面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外,也不能不担忧社会对孩子的影响。

  相比较四大名著,“换脸”系列在网上被传播的速度更快。记者8月1日在百度搜索里输入《悟空传》,相关网页多达22万多篇,除了在线阅读链接外,相关的评论更是铺天盖地。

  网络是此类图书在青少年中流行的根据地,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有很大的影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上网学生达到3000万,中小学生互联网渗透率达到15.4%,其中高中学生互联网渗透率已达半数以上。

  江苏省常熟市某中学语文教师罗国锋说,在这样一个宽容多样的社会里,如果一些所谓的“换脸”作品感发了更多的人去关注历史的本相,这些有尺度的“换脸”有它存在的理由,而且将会有越来越大的市场。但一旦“换脸”成“恶搞”,影响了人们对历史本相的认知,那么这种”换脸”本身就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亵渎。“换脸”有多种,有些作品具有草根性,反映的往往是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它给人以亲切感,所以市场巨大,广受好评;而有些则只为吸引眼球而歪曲历史,丝毫没有内心的道德自律,对于还没有很强辨别力的青少年来说,这类作品无疑是成长的“毒药”。

  猎奇和从众心理致使青少年盲目追逐流行

  上高中一年级的小吴同学说,班上一半男生都在玩“幻想三国志”,“梦幻西游”这些根据名著改编的游戏,我要是不玩,他们在热烈讨论的时候我都插不上话。

  从事青少年心理研究多年的资深心理咨询师尹志凌说,一般成年人对“换脸书”的热衷大都出于一种游戏心理,通过感官刺激达到心理的放松和快感。毕竟,古典名著是历史性的,有生命力的,而这些文化的“边角”只是一种消遣。

  然而青少年对于“换脸”古典名著的热衷是一种猎奇心理。“痞”类、另类的语言,幽默的风格迎合了青少年的心理需要,但是有些青少年往往对这种“快餐”的精华糟粕不加以辨别,一并吸收。

  从社会心理学来说,青少年跟风阅读这类书籍是出于一种从众心理。当一个人的行为被接受和认同时,他就会产生巨大的成就感。这个“众”是指青少年的社会圈。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现代青少年喜欢实用,拿来即可用的东西,需要文化基础来吸收的“大部头”古典巨著就成为了青少年社会圈的另类。社会文化在现代教育方式中的缺失使得历史沉淀以及文化精髓这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无法在短期内兑现的东西在青少年的主流社会中“边缘化”了。

  尹志凌认为,严肃,纯洁的文化被戏说,深邃的历史沉淀被人们踩在脚底下,现代青少年本身没有信仰,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不热爱会严重地影响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长此以往,无厘头的搞笑最终将会让人在嘻嘻哈哈中获得精神的毁灭,玩世不恭,游戏人生。青少年时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比心理需求更高尚,更纯洁的东西来提高他们的审美力和鉴赏力,引导他们进入有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的社会轨道。

  “换脸”要有原则,青少年看书要有选择

  西安交通大学中文系杨琳教授说,首先,我们应该肯定“换脸”本身的作用。对名著的“换脸”就好比给文学传播插上了翅膀,使文学传播范围更广。例如《水煮三国》本身对原著没有特别大的改动,名著只是这本书的一个引子,灵感的由头。

  从传播学来说,人们对一种事物的共同经验范围越大,接受的就越快。现代青少年很多实现接触“换脸文学”或者游戏,回归到原著中去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历史人物很鲜活,很亲切,仿佛就是生活中的人物一样,容易接受。我们的爷爷奶奶辈很多都是先接触民间戏剧,漫画,连环画等”换脸”文学再回归到原著中的,但他们对古典文学的认识并没有偏离和歪曲。

  但是在“换脸”盛行的现代,“换脸”一定要有原则性。

  首先作品的灵魂即原著的精神实质一定要保留下来,否则出来的作品就只是借了一个壳而没有“内核”。对于某一原著中的人物,人物的灵魂和实质也要保留下来。其次,在给原著“换脸”的过程中,要对原著持尊重和敬慕的态度。古典名著是文学资源的宝库,不能把它当作粗糙的砖石瓦砾。原著是积淀几千年的珍贵财富,是已成体系,成型的经典,就不能像生活中随便某一个素材一样被娱乐化,大众化。

  需要指出的是,现在的青少年吸收能力非常强,在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下,提前进入比较完整的文学体系,效果会非常好。青少年在生活中接触的只是名著的碎片,把这些碎片归拢,就是很好的吸收过程。比方说现在推出的中小学阅读书目等就是一些很好的东西。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