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成功来自父亲的引导

  丘成桐,数学大师,哈佛大学客座教授,美国科学院、美国艺术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当今活跃在数学前沿领军人物之一,他解决了一系列猜想与重大课题——卡拉比猜想、正质量猜想、闵可夫斯基问题、镜猜想以及稳定性与特殊度量间的对应性等。以他的研究命名的卡拉比.丘流形在数学与理论物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鉴于他的杰出贡献对国际产生的巨大影响,年仅32岁的丘成桐在1982年获得有数学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兹”奖,成为迄今为止唯一获得此奖的中国人。丘成桐是如何看待这些成功的呢?他说并非天才使他成功,是父亲引导他的兴趣,兴趣才是成功最关键的原因。

           丘成桐——成功来自父亲的引导 

  文/凌燕

  和睦家庭的严格家教

  如果说数学上的成就是数学家的“本份”,那么,丘成桐在中国艺术科学院演讲的《数学与中国文学的比较》,将两个毫不相关研究领域的内在规律阐释得鞭辟入里,其丰厚的古典文学素养使人们在惊讶之余,彻底改变了对数学与枯燥乏味的公式定理、数学家与书呆子之间的等号的看法。这归功他父亲给予的早期教育。

  父亲丘镇英,字百刚,广东蕉岭县人。1935年厦门大学政治经济系毕业,翌年进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深造,攻读政治制度与政治思想系。1949年携全家迁居香港。先经营农场,后教书养家。薪水微薄,人口多,生活艰难,有时甚至靠借贷维持,早饭不知晚饭有否。

  幸福并不摒弃穷苦之家——父母和睦相处的家庭温馨、农村自然情趣的性情陶冶使他健康成长:稻田青蛙、池塘游鱼、秋收农田都是父亲吟诗、父子观察玩耍的场所。

  丘成桐10岁时,父亲要他习柳公权的字,念唐诗宋词,背诵古文。到现在他都记得第一篇古文是《嗟来之食》,然后是《五柳先生传》《孔子世家》……父见子爱看武侠小说,觉得品位不高,便买来了章回小说。丘成桐到现在都记得《红楼梦》中的诗词。中学一年级时,鲁迅、王国维、冯友兰等作家的著作,都先后成了他的课外读物。日积月累,终于养成他喜欢阅读课外书并建立了自己的思维体系。

  丘镇英严谨踏实的治学方式,敦厚淳朴的处世态度人口皆碑,家里经常学生满堂。谈哲学:时而禅宗、时而孔孟、时而程朱、时而阳明、时而西方哲学。幼小的丘成桐常坐一边兴奋地听,这种哲学思维训练、抽象思维的启蒙,潜移默化地为他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石;而同时父亲以他的师表塑造了儿子的品格。对于这些,丘成桐没齿难忘,他在2004年整理出版了《丘镇英教授文集》,这一方面是对父亲的缅怀,另一方面也揭示了父亲浓厚史哲眼光及人文品位对其启发、引导他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大义母亲以身作则

  丘成桐14岁进入师资优越的培正中学不久,不幸降临了:父亲英年早逝。他死时家无分文积蓄,连房租都没钱交,更不用说交学费。失去了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43岁体弱多病的母亲梁若琳没有被击垮,没有六神无主。有亲戚建议让孩子养鸭子补贴家用,她断然拒绝,挺直了柔弱的脊梁挑起家庭重负,坚持让孩子们上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母亲的勇敢使丘成桐懂得怎样对待人生与挫折,他没有沉沦。父亲死后的半年,他天天背诵父亲教过的诗文,这些著作突然有了新的意义。读着前人的教诲,他迅速成熟了。他在文集中以深情的笔墨回忆母亲道:“母亲一辈子的愿望,就是要看到我们兄弟姐妹的成长。她不单要我们成长,不单要我们有成就,还要我们在历史上留名......母亲对我们的信心、对我们的期望,使我们放心向前。后来,我们在外面做事,能够勇往直前,无后顾之忧,都是母亲的功劳。”

  父亲早逝没有改变丘成桐成为一代科学巨人的人生轨迹,他认为童年教育对他产生巨大影响,不可替代地奠定了终身事业基础。

  赤胆忠心报效祖国         

  丘成桐1966年考入香港中文大学。他兴趣广泛,考虑到择业因素,他选择了数学。数学大师陈省身是他崇拜的偶像。大三那年,他出众的才华为陈省身赏识,获伯克利大学丰厚的奖学金赴美深造,这是他成为伟大数学家的起点。

  1970年,陈省身任他的指导教师,不到两个月,认为丘成桐论文达到博士水平。1971年,22岁的丘成桐获得了博士学位。

  他在神奇美丽的古老学科——数学里自由骋驰,发展偏微分方程技巧,使微分几何学产生了深刻的革命。在声誉鹊起获MacArthul 天才奖时,他说他不相信天才:“我实在看不到很大的天才,即使是爱因斯坦,他伟大的相对论也能让人看到其思想的发展轨迹,他的成就也同样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很难有哪位科学家的想法是从天而降的,顶多是他比你先想到或者他在某一方面比你想得更好,真正伟大的数学家都不可能不花功夫就做到。媒介或一般传记记者都喜欢说某人是天才,下笔成章,仿佛学问可以一蹴而就。其实,无论文学和数学,都需要经过深入的思考才能产生传世的作品。传世的数学创作更需要宏观的看法,也要由锻炼和推敲才能成功。”继而,他谈到曾请收藏家鉴别朋友送他的徐悲鸿奔马画,对方一看就说是真的。那是因为他对画熟悉得不得了,早晚都看,了然于胸,学问也一样。做理论科学的人,很难说他花了多少时间,一个好的科学家是要花很多功夫的,他花许多时间考虑,有人说梦里来了灵感,其实是因为总在思考,睡觉起来有了结果。”

  丘成桐以探寻大自然真相为乐趣,以一颗赤子之心对待自然、对待学问、对待民族、对待他人,这是他从家庭学来的最重要的品质,也是他成功的关键。他将大量时间、精力奉献给中国数学事业——自1979年回国访问与讲学以来,他通过成立研究所培养人材和捐款形式支持促进我国的数学研究:1994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创建数学所;在北京建立了数学所并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2002年支持浙大修建了永谦数学大楼、成立了浙大数学科学研究中心,并出任中心主任等。出任三大研究机构主任却分文不取。累计捐款2856万元,美金298万元用以培育中国数学人才。他还倡议主持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国际数学会议,以自己的影响力邀请霍金、威腾等一些世界级大师到中国讲学交流,在国内学术界产生深远影响并推动中国数学走向世界。

  为表彰他对国家所作的贡献,国务院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了他。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