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望子成龙逼儿读书成为传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3日 10:08  红网 

  朋友出走的读初中的女儿终于回来了,我们都暂时替她松了一口气。为什么说是暂时的?谁担保她不会再次出走呢!媒体上关于孩子出走的报道从未间断过,电线杆上寻找失踪孩子的牛皮癣广告也经常更新。

  孩子一出走,家人担心,学校担心,搞得鸡犬不宁。这是为什么?有专家分析,孩子出走五大原因,“学习压力过大”是第一大原因。2006年10月10日傍晚,广州市某中学一名读高二的男生在白云区新市南航新村小区家中上吊身亡,该生自杀前留下一封遗书,文中提及学习压力大。随便搜索一下,关于学生因不堪学业重负而自杀的事件触目惊心。

  我在中小学校工作过,多少了解一点学生的苦处。可以说,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是不愿读书的,他们读书都是被逼的。我儿子就曾经感叹过,我要是生长在美国多好呀。儿子、我,都不懂美国的教育,但从一些媒体报道可以感觉到美国的孩子读书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因此他才有如此一叹。

  按道理说,以我的见识,是不会给儿子增加学习上的压力的。但同学请家教开小灶,学校考试动不动排名次,还有他母亲每天例行公事似的“要努力学习”的唠叨,等等,压力无处不在呀!我们口口声声给学生减轻负担,要让学生愉快学习,可最后一考定输赢的方式不改变,这都是狗屁空话!

  自古以来,“望子成龙”是中国父母亲对孩子的一种期待,因此逼儿读书已成为了一种传统。

  汉刘向《烈女传》载有“孟母择邻”的典故,《三字经》上“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我们也都知道,说的是孟子小时候,不大爱读书,偏偏挖穴筑墓、向人招揽生意一学就会,母亲很生气,先后搬了三次家。偏偏孟子还是不领母亲的情,照玩不误,气得老母将织布机上的梭子都敲断了。好在那时居住条件简单,铺盖一卷就行了,现在要这么做不容易,搬一次家就会把人折腾够呛。孟母这么做,无非是逼儿读书。

  清乐钧《耳食录·紫衣吏》更是载述了一个近乎荒诞的故事:一个商人很有钱,却很吝啬,为有学问的人都瞧不起他。这个商人就说:“你们瞧我不起,是因为我没有学问,我老了,没办法学了,但我可以让儿子学,等我家出了个大学问家,看你们还认为我家只有铜臭没有书香不。”他的儿子只有七岁,偏偏蠢得要死,商人花了大价钱请人教他,十年都没有读完一本书,最后连老师都不愿教了,别人都知道他儿子蠢,也都不肯教。不得已,商人只好亲自督促儿子读书。而且勤快得很,“每夜三更,自携粥及果饵”去检查,只要儿子肯读书,他吃再多的苦什么也不怕。可儿子骗了他,见父亲一来,就故意装着很认真地样子哇哇地读书,等父亲一走,就趴在桌上睡大觉。终于有一天被商人发觉了,气不打一处来,大骂“不肖如此,留之且辱己”,狠狠地暴打了儿子一顿,“其子竟毙于杖下”。后来,儿子又复活了,有个紫衣神仙替他换了颗心,突然变得聪明起来,商人“复令出与诸儒试,则莫能难,反难诸儒”。再后来“举进士,登仕籍,天下仰之”。明显可以看出,对于商人的暴行,作者好似并无谴责之意,因为此杀人非彼杀人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只要是为了逼儿读书,哪怕做了杀人犯,也有人同情。

  中国的父母们继承孟母们的遗志,将逼儿读书进行到底。不讲究方式方法的,就棍棒相加。2004年3月《中国青年报》就曾报道过一件事,湖北省襄樊市一名男中学生流着泪跑进派出所要求坐牢,该男生说,自己成绩不好,经常遭到父母的棍棒。这天上午因上课说话受到老师批评,一想到回家后又免不了挨打,还不如去坐牢算了,以求解脱。民警对其进行了耐心的开导劝慰,并准备送他回家。就在这时,这名男生突然拔腿就跑,哭着喊:“我不想回家……”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呀!

  逼儿读书,成了我们当今教育的一大主题。但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轻者逼儿出走,重者酿成更大的悲剧,前面提及的学生自杀将不断重演。当然,逼儿读书是一种无奈,什么时候,变逼儿读书为儿要读书,那才是中国教育之大幸,中国之大幸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