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运的绿色畅想(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 09:35  《少年科学画报》 
悉尼奥运村俯瞰
悉尼奥运会场
悉尼奥运会的公交车站
生机盎然的雅典奥运村
雅典奥运村中的运动员公寓
雅典市在各主要交通要道
都灵冬奥会奥运村
都灵冬奥会体育场
都灵冬奥普拉格拉托滑雪场
2008年奥运会环境标志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北京奥运村鸟瞰图

  作者:王芳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奥林匹克运动试图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为人类社会提供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榜样,保护环境正在成为奥运会一个日益重要的“参赛者”和“优胜者”。

  环境,奥林匹克主义的第三大支柱

  1993年,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博物馆新馆落成。为了保护环境,不破坏周围的景观,整座博物馆采取了依傍地形、向下发展的建筑原则,这座5层的建筑物有3层位于地下,而地上部分与环境融为一体。为保留一棵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古橡树,设计者不惜几易其稿,修改施工方案,最终使这棵与现代奥运会同龄的老橡树与博物馆共存。

  奥林匹克博物馆新馆的规划设计体现了国际奥委会对环保的高度关注,显现其要在世界环保事业中做出表率的决心。

  那么,国际奥委会为什么要关注环保,为什么一定要在环保方面做出表率呢?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奥运会建筑设施在大型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上急剧发展,却很少考虑对城市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奥运会与环境的冲突表现得日益激烈:新建大量场馆设施会破坏环境,加重污染;水上项目会污染水域,甚至污染水源;奥运会期间的大量人流会带来交通拥挤、能源消耗、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以及垃圾堆放问题;赛后场馆利用不当会给生态造成影响,变成社会负担。

  奥运会与环境的冲突不仅给奥运会主办城市带来了不良后果,也影响到奥林匹克运动自身的发展。1972年,美国的丹佛市迫于当地生态组织的压力,不得不放弃举办第12届冬奥会。出于同样的原因,1974年温哥华撤回举办第13届冬奥会的申请。这些事件使国际奥委会意识到体育运动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对环境与奥运的关系应该形成新的认识。

  1994年,国际奥委会将环境与体育运动和文化并列为奥林匹克主义的三个支柱,正如国际奥委会前任主席萨马兰奇所说“继体育运动和文化教育之后,我们应当把尊重环境作为奥林匹克主义的第三个内涵。”

  1996年,《奥林匹克宪章》将环境保护列入国际奥委会的主要任务之一。同年,国际奥委会成立了环境委员会,并要求申办城市必须具备城市美化、环境优雅的条件。

  悉尼奥运会——因环保大获成功

  美丽悉尼,绿色奥运,这是当初悉尼申办2000年奥运会主办权时打出的一句颇有诱惑力的宣传口号,也是悉尼在最后的申办中险胜北京的一件重要法宝。

  垃圾堆上建起主体育场

  看过悉尼奥运会的人,一定忘不了悉尼霍姆布什湾奥林匹克公园磅礴的气势和非凡的造型。可是,你知道吗?那里曾经是废弃物堆积如山的垃圾场。由于20世纪60和70年代失控的垃圾倾倒,那里堆放了大量的生活和工业垃圾,有数十个废弃物堆积成的垃圾山,高度在13~28米不等,地下埋藏着大量工业垃圾,平日无人涉足。

  2000年奥运会申办成功之后,悉尼奥组委经过反复论证,决定采用最先进的手段来清理这块760公顷的污染地。为避免搬动废弃物造成的扩散污染,专家们设计了就地掩埋的方案,建设者用1米厚的黏土层对垃圾进行封闭。在一家煤气工厂的旧址,堆积着23万吨沥青渣,建设者在周围挖了12米深、3米宽的大沟,再填入黏土,杜绝了有毒物质渗出。

  改建后的霍姆布什湾风景如画,成为体育比赛的绝佳之地,迎接着来自全球的运动员。澳大利亚人还在此处建立了占地1100英亩的“千年公园”,湿地、树林和草地构成了一个具有荒野风情的自然保护区。如今,几乎每一个到悉尼的人都要去霍姆布什湾参观和游览。

  保护“绿色金玲蛙”

  绿色金铃蛙是一种大毒青蛙,体长5~8厘米,寿命可长达15年,它曾经是澳大利亚境内一种颇为常见的动物,但是随着城市开发的脚步,其身影日渐稀少。1992年,当这种毒青蛙在霍姆布什湾地区被再次发现时,悉尼奥组委已经完成了对奥运村的整体规划工作。面对“失而复得”的珍稀动物,悉尼政府决定对绿色金铃蛙进行特殊保护,保护地被选定在奥林匹克公园地区。为此,悉尼奥组委修改了原定将该沼泽地迅速填土以修建奥运会场的计划,并追加投资40万澳元,为绿色金玲蛙采取了专门的特殊保护措施:修建特别的围栏和地下通道,以免它们被穿越的车辆碾死。

  倡导节能社区

  悉尼奥运村的能源利用处处体现出环保意识。规划设计之初,悉尼奥组委便为奥运会建设设定了基本原则:节约能源,减少煤和石油的使用量;使用可再生能源;鼓励利用公共交通。

  比如,可以接待1.5万人的奥运村是世界上最大的以太阳能为动力的城市小区。体育场馆的设计大多采用自然光的采光照明方式,减少人工灯光。由于悉尼气候宜人,轻型顶棚与下部实墙脱开,可自然通风与采光,不需设置空调。奥林匹克中心所有体育场内的塔灯在夜间使用太阳能发电板储电照明,白天这些发电板又成为很好的遮阳板。

  建筑物的设计非常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如体育场的雨篷的接收雨水装置,可将贮存的水用于周围植被的浇灌。体育场馆的设计,能耗减少30%,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37%,省水13%,使用的水77%为回收水或雨水。

  任何可以重复使用的东西均被再次利用。在悉尼奥运会期间,组委会在尽可能减少垃圾产生的同时,将80%的垃圾用于制造肥料,减少地埋垃圾;最大限度利用再生资源,废旧木板经过处理变成花园护栏,粉碎的水泥和砖瓦,大部分就地变成路基和步行道材料。

  公共交通担纲主角

  悉尼奥运会期间,公共交通成为绝对的主角。奥运中心广场的西侧是奥运中心火车站,南侧为公共汽车终点站。在悉尼市区的部分火车站和汽车站周围,散布着许多中转汽车停车场,到奥运村去的人们可先开车到中转站,再转乘火车抵达。公共交通的广泛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空气和噪音污染。

  雅典奥运会——向污染“宣战”

  实施奥运环境绿地计划

  2004年雅典奥运会筹备期间,本着尊重原有地形地貌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原则,雅典奥组委在比赛和非比赛场地以及大雅典地区等都充分实施了美化环境建设计划,保证了良好的自然通风、公园与城市绿地间的相互渗透以及自然气流的循环等。雅典奥组委还重视绿化物的栽种,仅2003年,在雅典地区和奥运设施周围就栽新树29万株,在整个希腊开辟灌木丛1100万处。在选择栽种绿地植物时,既考虑到地中海式气候的特点,又要满足最少的灌溉需求。奥组委提倡使用废水循环和花木浇灌新技术,以合理使用宝贵的水资源,确保整个雅典水质始终达到饮用标准。

  实施可持续废弃物管理计划

  为在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减少和防止废物的产生,雅典奥组委实施了可持续废物综合管理计划。最大程度地使用回收循环物品,可以尽可能地使包装物与废弃物减少到最低程度。在整个奥运会的筹备与举办期间,雅典奥组委率先使用回收循环物品,比如,授予为奥运会和残奥会环保计划做出特殊贡献的奖励证书就是用回收纸来制作的。据统计,仅雅典奥组委就回收利用了108吨纸制品,减少砍伐1836棵树,减少用于纸浆处理的用水340万吨;节约能源消耗44.28万千瓦;节约用于填埋废弃物用地27127立方米。

  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和乘坐公共交通

  为缓解雅典供电系统的压力,奥组委大力提倡太阳能等洁净型能源的使用。雅典的公交系统,特别是新建的轻轨和郊区铁路均采用了电车,在提高城市交通能力的同时,并没有增加环境污染。在奥运会开幕前,雅典淘汰了一大批污染严重的老式公交车,代之以采用洁净能源的新车型。

  为鼓励人们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去看比赛,雅典制定了一项针对乘坐出租车的特殊政策:无论路途远近,乘客在搭乘出租车抵离场馆区时,都应向司机额外支付3欧元作为司机的奖金。由于很多人不愿意再多花3欧元去乘坐出租车,地铁、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受到了更为热烈的欢迎。在环保和组织上,这一政策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既减少了出租车对奥运场馆周边交通的压力,又使得空气和噪音污染大幅降低。

  都灵冬奥会——世界环境保护的典范

  规划出来的绿色奥运

  都灵冬奥会涉及的地区不仅包括拥有100万人口的都灵城区,还包括大约绵延80~100千米的广大山区,这使得它对环境的影响更为显著。针对这一特点,都灵奥组委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如防止气候变化、用环保石质和木质材料建设场馆和设施、引入欧盟环保标志以及“生态管理与审计体系”(EMAS)的认证等,这些对保护都灵地区的环境和生态起到了重要作用,都灵冬奥运也因此被联合国环境计划署誉为“世界环境保护的典范”、“有史以来最为环保的一届冬奥会”。

  因为造雪机会消耗大量的水,所以都灵奥组委最初计划建造20个新蓄水池,储水量35万立方米。后来,奥组委与都灵省充分合作,确定了节水和其他缩减建设规模的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对景观的影响。最终,只建了9个新储水设施,容量约22万立方米。

  曾举办过滑雪世界杯的普拉格拉托体育场等几个地区一起承办了冬奥会的部分赛事。对它们的监测结果表明,在冬奥会期间,与污水相关的潜在污染水平可能会升高。为此,都灵奥组委将敏感地点所排放的废水收集到一起,运送到市区更大的工厂进行处理,以防止山区水净化工厂超负荷运转。而为最大程度地降低类似普拉格拉托体育场的滑雪跳台等建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一系列的监测和修复措施被广泛采用。航拍照片显示,在采取了这些措施之后,没有再开新的采石场,已有的垃圾填埋场也没有扩大。

  为恢复脆弱的山区生态系统和景观,树木、新的动物栖息地及自然工程在这些奥运会建筑周围被统一起来。在当地的山村,对古泉眼的修复工作也在进行中。

  北京奥运会——充满期待的绿色畅想

  我们有理由相信,北京奥运会能够成为环保和节约的典范;我们也有理由畅想,北京的奥运场馆将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绿色能源示范区。

  北京要做什么?

  到2007年前,北京要完成20项治理环境的大工程;要实现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50%、人均绿地达到50平方米的目标,把北京基本建成生态友好型的园林城市,让北京天蓝、水清、环境更美。到2008年,90%的公交车、70%的出租车使用清洁能源,尾气排放达到欧洲Ⅱ号标准。这将意味着,无论我们在二环路还是五环路上,都能够看见湛蓝的天空和茵茵的绿草,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绿色能源广泛应用

  在北京奥运场馆、奥运设施建设中,节能设计与节能科技的应用随处可见,其先进程度、密集程度,也许是空前的。

  “鸟巢”的屋顶覆有透明的膜,起到遮阳挡雨的作用,而周围立面不覆膜,可自然通风,从设计上就减少了空调的使用。它的安检门也将使用太阳能光电系统提供能源。

  在未来的北京奥运村,同样也会最大可能地利用绿色能源。

  有一种“反热玻璃”,安装在建筑部分朝南的窗户上。这种玻璃能够把光透进来,同时把热留在外面。炎炎夏日,待在装有这种玻璃的房间里用不着开空调,既光线充足,又清新凉爽。

  有一种“太阳墙”,是几组乌黑的金属片,安装在建筑物南侧外墙上。冬季它吸收太阳辐射的热能,通过墙体导孔,加热室内空气;夏季将导孔堵塞,就能遮阳隔热,起到空调的作用。

  洗手间的生活热水都是由一台空气源热泵供给的,它能吸收空气中的热能和太阳辐射能,经压缩机压缩制热后来制取热水,零下10℃至零上40℃范围内可一年四季全天候使用。

  最新绿色能源灯具的示范性应用会更普遍。奥运村的路灯叫“风力海鸥”,这种灯既带有太阳能电池板,在造型上像展翅飞翔的海鸥,又在电池板下安装了风力叶轮。这样,灯的电力来源就有了双保险。

  除了“风力海鸥”,草坪灯像晶莹剔透的颗颗珍珠镶嵌在绿茵中;太阳能车位线指示灯,安装时不需要布线,只要把它埋在需要的位置,夜间就能亮起来,提示停车位置。

  奥运场馆大规模收集雨洪

  北京是个缺水的城市,因此,无一例外地将雨水和生活废水的收集利用纳入奥运场馆的设计施工中。

  “鸟巢”建有先进的雨水收集系统,并用一个12000立方米的集水池储存雨水。

  五棵松篮球馆的屋顶17000平方米,凹凸有致,它被设计成了一个巨大的雨水收集器。一旦下雨,雨水顺着屋顶星罗棋布的管道,通过预埋在屋顶的虹吸管,流进位于场馆边上的收集池,过滤处理后,一部分回渗涵养水源,一部分用于灌溉、洗车。其实,整个五棵松体育文化中心,包括五棵松篮球馆、五棵松棒球场及相关配套设施都设计有雨水收集系统。全园道路也都设计有完善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大雨落到路面,几秒钟内就能通过透水砖,进入地下渗水筐,筐中根据土质不同装有不同的滤料,雨水经过滤料,一部分被收集起来,其余继续下渗。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一年可收集雨水6万立方米,中水29万立方米。这些雨水和中水,足够让52公顷园区的绿地灌溉不需要用一滴自来水。

  除了收集雨水,卫生间里,运动员和观众洗完手的水也将沿着收集管道进入再生水处理设备,这套设备又与绿地灌溉系统相连。预计比赛期间,每天有700多吨灌溉用水可由这些生活污水变身而来。

  在森林公园680公顷的原生态密林和美丽湿地的地下,埋藏着一套目前国际最先进的高效水处理系统。这是一套有着多级处理过程的复合水处理系统。收集的雨水排入人工湿地,纳入再生水回用系统。一部分中水从入口进来,流经温室的太阳能水生物水处理系统,经过湿地的几次叠流,进入植物塘系统,再经过生物功能区,最后纳入主湖。还有一部分中水进入生态沟渠,流经生态塘、生物功能区,最后进入主湖。

  我能做什么?

  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700多天,在这700多个日子中,会诞生一个又一个北京“绿色奥运”的故事。而缔造故事的主角绝不应该仅仅只是奥组委、参与设计和施工的人员,不要忘了,还有你,还有我们每一个人的贡献。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并且倡导身边的人和你一起这样做!

  利用自然光,随手关灯;开窗通风,降低空调使用率;多走楼梯,少乘电梯;乘坐公交车,短距离步行或骑自行车;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一水多用;绿色消费,环保采购,不浪费粮食;珍惜纸张,不寄贺卡,减卡救树;少用一次性物品,反对过度包装;分类投放垃圾,进行电池回收;不吸烟、不嚼口香糖、不随地吐痰(,维护公共卫生;不用有害化学品(如不使用含磷洗衣粉、洗涤剂,不使用含氟的摩丝、发胶、空气清新剂等);积极植树造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从事环保宣传活动,保护生态平衡,做环保志愿者,等等。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