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您的孩子迷恋上网络了吗

  如果您能正确认识孩子、认识网络,辨别孩子是正常上网还是迷恋网络,就不会谈网色变;如果您能采取积极合理的措施,让孩子科学上网,那么迷恋网络的事故也是可以预防的。

  作者:叶峰

  近年来,互联网得到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网民,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中小学生。尽管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给人们带来很多方便,成为我们了解信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如果迷恋网络,也会给我们的身心带来极大的损害,尤其对于那些正处于身心发展重要时期的广大中小学生。因为他们的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不足,往往容易被网上的虚拟世界所迷惑。

  迷恋网络带给孩子的不良影响

  中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身体、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但他们若是迷恋上网络,特别是迷恋上聊天、游戏或形形色色的网上信息,其身体健康、学业及培养课外兴趣等方面就会受到极其不良的影响。

  第一,不利于身体健康。长时间上网,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导致大脑中枢神经系统高度兴奋,有时甚至“废寝忘食”,这就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紧张性头痛,也会严重地损害视力。

  第二,影响学业。孩子的学习时间是有限且宝贵的,如果被网络占据的话,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学习成绩肯定会下降。

  第三,引起交往问题。青少年本应在课余多交良师益友的,长时间游荡在网上,就没有时间和精力与周围师生交往,性格极易变得孤僻,这就会引起人际关系危机。

  第四,会导致发展空间日益狭隘。孩子把过多的时间花在网上后,可分配在课外的文体活动上的时间必定减少,这就阻碍孩子全面发展,影响孩子成才。

  如何辨别您的孩子是正常上网还是迷恋网络呢?

  美国心理学家杨格提出了诊断迷恋网络的十条标准:1.无法控制上网;2.总嫌上网的时间太少而不满足;3.对亲友频频掩盖上网行为;4.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会焦躁不安;5.一上网就能消散种种不愉快;6.上网比上学做功课更重要;7.为上网宁愿失去重要的工作、事业和人际交往;8.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9.下网后总念念不忘网事;10.下网后有疏离感、失落感。杨格认为,上述十种情况一年间只要有过五种以上,便可判断为迷恋网络。

  如何面对网络和孩子

  面对孩子和网络,家长该怎么办呢?

  第一,家长要了解孩子迷恋网络的原因。孩子之所以迷恋网络,通常有以下几种原因:1.渴望获得友谊来充实生活——这样的孩子发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发生失衡,为结识更多的朋友,获得理解,消除失落感,他们就上网寻找适合自己倾诉的对象,甚至发展为网恋;2.追求内在需求——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生理逐渐成熟,渴望与异性交往,如果现实没有能够满足这种需要,他们就会通过虚拟的网络空间来弥补现实中的苦闷,寻找精神的寄托和心灵的慰藉;3.不会正确对待学习与考试压力——现在的孩子面临着严重的升学压力。学习与考试压力,给孩子的身心带来沉重负担。有的孩子不知道该如何释放压力,就诉诸网络,通过游戏、聊天等途径获得快感;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理想,难得老师欢迎,从学习中得不到乐趣,于是通过虚拟的网络填补情感的空虚。长此以往,又导致他们成绩下滑,最终造成迷恋网络和学业失败的恶性循环。

  第二,家长应该正确认识互联网,不要谈“网”色变。迷恋网络,完全是可以预防的。家长应该多抽些时间陪孩子,多和孩子沟通,给予孩子充分的家庭温暖,积极关注和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行和生活习惯,认真对待他们在身心方面发生的变化;家长还应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不能只关注学习,更不能只关注考试。目前中小孩子的生活太单调了,每天除了上课、读书、做作业、参加辅导班,就没别的。家长要让孩子与同龄的小朋友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寻找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多玩玩。同时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将求知欲发展成为主要需求。

  第三,家长应该采取积极合理的措施,让孩子科学上网。家长可给孩子制订一个关于上网时间安排的约束性制度,并且严格执行。比如,控制上网时间,在节假日每天累计也不能超过5小时;上网之前将任务列成清单,节约上网时间;限定上网时间,准时下网或关机。由于上中小学的孩子还没有较好的自制能力和自我分辨能力,家长可以建议学校提供有益的网站,把孩子上网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上,如查阅资料、信息等。对于那些不常在父母身边的孩子,家长更要与学校老师建立“热线电话”,密切关注孩子的发展。

  总之,迷恋网络有弊无利。作为孩子的父母,家长们一定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情况,面对孩子迷恋网络的症状,不用慌张,只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疏导,及时通知并配合老师。针对孩子已经存在的症状,通过心理咨询等手段做出科学分析,提出对策,就一定能矫正孩子迷恋网络的不良行为。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