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幸福指数”与“消费指数”的反差

  为什么许多孩子的家庭条件不错,而幸福感却低?希望这一系列稿对你如何提高家庭幸福能力有所帮助。

  作者: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 乐善耀

  孩子眼里的“幸福指数”并不高

  某校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道命题作文《幸福的童年》,在老师和长辈的眼睛里,孩子在家庭里,是泡在蜜里长大的,他们是最幸福的一代。然而,打开他们的作文,展现在老师面前却是一篇篇痛苦和怨恨。

  ——自从我来到这个世界,我成了家庭中的“掌上明珠”,理所当然地享受着这种幸福。后来,我在不知不觉中进了小学,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起得最早的是我,睡得最晚也是我。甚至双休日也排得满满的。每天晚上,按照爸妈的旨令,还得弹两个小时的钢琴。我就这样生活着,并痛苦着。在黑暗中,我在苦苦寻找,寻找我幸福的童年,寻找我失去的梦。

  ——每天早上,妈妈给我吃二个鸡蛋、一根油条,说为了让我考100分。想到这100分,油条加鸡蛋,还有什么味道呢?每当我考试得了100分,爸爸会给我100元奖励。有一次,我的语文考砸了,爸爸打了我两个耳光,我捂着火辣辣的脸,明白了一个道理:爸爸爱的不是我,而是成绩单上的“分”。

  ——我家搬进了150平方的新房,我有了自己独立的房间。我满以为有了自己活动的小天地,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有一天,爸爸把我房间的门锁拆了,留下一个园园的窟窿。原来,他们是为了监视我,每天放学回家是否“争分夺秒”做功课。唉,真是高兴得太早了!我住的房间是愈来愈大了,但我心里的空间却愈来愈小了……

  金钱多少与“幸福指数”不一定成正比

  在家长的眼睛里,孩子是很幸福的,他们吃的、穿的、住的、玩的,与自己四十年前的童年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然而,在孩子心目的天平里,他并没感受幸福,可以这么说,孩子感受到的幸福指数,城市孩子比农村孩子低,小学生比幼儿园小朋友低,中学生比小学生低。根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莱恩博士的研究,金钱多少不一定与幸福成正比。对孩子来说,物质生活的水准在逐年提升,但家庭中的人文关怀却“原地踏步”。因为孩子对幸福追求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和拓展,好比对一个幼儿园小朋友来说,家长带他上一次公园会感到很幸福,但对中学生来说,也许希望父母带他去爬一次黄山,游一回海南才会感到幸福一样。社会心理学家莱恩博士认为,家庭收入水平与幸福之间不是直线关系,而是曲线关系。在收入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前,收入提高会增加幸福指数,但当收入水平超过一定高度时,它的进一步提高未必会明显增加幸福指数。人的生存与发展,固然离不开物质,离不开金钱,但有一条规律:人对物质的追求毕竟有其极限,而对精神的追求是无限的。为什么我们中小学生的家庭物质生活在逐年上升,但他们的幸福指数不仅没上升,反而下降呢?原因也许就在于当前家庭生活的一种倾向:物质的过剩,人文的贫乏。

  “幸福指数”是通过“五官”体验获得的

  评价幸福的指标,可以列出十条百条,但孩子如何评价幸福,他的幸福指数的量标是什么,这是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体验感受的过程,这是一个与父母长期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将生活一个个小小的“快乐“日积月累的过程。说得简单一点,是通过孩子的五官去感受去体验的,是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看,自己耳朵去听,自己的嘴巴去沟通,来自家庭、社会各种信息在他大脑中经过处理加工的过程。

  孩子幸福指数高不高?从父母的眼睛里,从父母的目光中可以找到。在父母心目中,孩子是一个独立大写的人,还是私有财产,还是父母的附属品?他的人格与尊严,他的权利与需求,他的思想与情感,他的劳动与创造,他的成长与发展,是否能得到父母的尊重。鲁迅先生说:“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长大以后,他就做不了人。”自尊是孩子健康人格的脊梁,孩子的自尊是通过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培养起来的。在民主平等的家庭里,孩子的幸福指数比霸道家长制的家庭高得多。

  孩子幸福指数高不高,从父母的嘴吧里,从父母的言谈中可听到。如果孩子从父母的嘴吧里经常能听到父母说出的赞美的话,诚恳的话,礼貌的话,尊敬的话,鼓励的话,关怀的话,宽容的话,合理的话,幽默的话,感恩的话,智慧的话,那么,这个孩子的幸福指数是高的。相反,如果在孩子的耳边经常听到来自父母的训斥的话,粗鲁的话,虚伪的话,漫骂的话,尖酸的话,叽讽的话,污辱的话,鄙俗的话,无理的话,愚昧的话,忘恩负义的话,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享受着天堂般的物质生活,但他的幸福指数绝对是不会太高。

  孩子的幸福指数高不高,不仅听父母说什么话,而且还应看父母愿不愿听孩子的话、倾听孩子的心声。在家庭里,亲子之间不仅有沟通的话题,有沟通的平台,而且有沟通的共同的时间,在沟通无障碍的家庭里,孩子的幸福指数是高的;相反,在孩子只有“听话”的自由,而没有“说话“的权利,孩子只须长耳朵,不须长嘴巴的家庭里,孩子的幸福指数不会很高。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