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少儿 > 小小资讯台 > 正文页
 
“托管班”争议引发留守儿童寄宿难题

http://kid.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 09:32 光明网

  核心提示

  安徽怀宁县的江镇初中实验寄宿制教育的进程,被一封匿名信打断。当地政府因学校接受捐款不符合政策为由,解散了托管班,而引起了家长的抗议。

  江镇许多孩子的父母都双双外出打工。5年前,受家长之托,江镇初中开始进行托管实验,所需资金由家长捐赠所得。如今这封匿名信

  挑开了基层寄宿教育的资金难题。

  月11日,杨自武坐在冰冷办公室,眼神里还有些无奈。他至今记得8月底,怀宁县教育局打来的那个电话,“有人举报,说你让学生家长捐款是乱收费,赶紧把钱退了吧。”杨自武说,“那一瞬间真是呆了。”

  杨自武是安徽怀宁县江镇初中校长。他成立“寄宿制实验班”5年。如今,该“托管班”被教育局以非法收受捐款为由解散。解散前,学校还留有资金近90万元。

  12月5日,安徽省纪委纠风办调查组来学校调查。杨自武感到委屈,“我只想解决父母都在外打工的留守孩子上学问题。”

  而学生家长也让杨自武难以面对。他们坚决不愿接受退款,要求恢复“托管班”,甚至激烈到联名写请愿信。

  杨自武说,这些都是成立“托管班”前所未曾想到的。

  愤怒抗议退款

  学校要求家长拿回自己的捐款,但所有家长都反对,并集体写请愿书要求恢复“托管班”。

  9月4日,江镇初中召开退款会议。上午9点,230多名家长来到学校,大多是爷爷、奶奶,只有极少数学生家长从外地赶来。

  来学校的家长都反对接受退款,学生家长何辣说,大家都很愤怒,“没有一个人上去领钱。”并集体写了请愿书。

  12月11日,记者在江镇初中会议室看到一份学生家长手写的给省、市、县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请愿书,后面有20多名家长的签名,并留下了联系电话。

  请愿书中写着,“闻听这个消息(退钱、撤班),我们十分痛心,同时也对上级部门查处江中(江镇初中)无比的愤怒。”

  “你们这么做,表面上是为了减轻我们的经济负担,实则要害了我孩子一生的前程,更会危及我孙子辈。”

  做过调查的杨自武了解,江镇多是些留守孩子,其父母多在大城市里做馒头,家中只有老人和小孩。根据镇政府方面提供的资料,目前江镇总共人口3.8万,20000多人都在外面做馒头生意。

  “江镇出去做馒头的,都是夫妻两人一块去,干这个活,它也需要两个人照应着。”杨自武说。

  做馒头、早点的,一般凌晨3点钟就要起床,和面、包包子、蒸馒头,一直忙到中午,晚上七八点钟就睡觉了。父母作息时间,跟城里孩子上学时间,完全接不上。“而且城里读书费用也太高。”杨自武说。

  根据江镇初中上学期调查,在校学生1718人中,有1460人属于官方定义中的“留守孩子”,有140多个年龄在13岁以下的孩子,是自己管理自己。这些留守孩子就成了渐渐富裕的江镇人最大的心病。

  “我捐款,我愿意,我愿意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这是坏事吗?”陈太平参加了那次退款会,他认为上面领导坚决要退款是因为不了解镇里情况。

  “馒头镇”的留守孩子

  江镇初中有85%的学生是“留守孩子”,他们的父母大多在大城市做馒头,这些孩子就在爷爷奶奶照看下,如野草般生长。

  为了解镇里学生的情况,杨自武曾在5年前组织老师,走访了江镇十几个行政村的学生家庭。

  “这也是被学生家长逼出来的。”杨自武说,1999年起,不断有家长来问他,能不能多交点钱,让学校把孩子管得更严点,他们在外边做生意也好放心。

  2001年夏天,他组织的那次学生家庭调研,让杨自武下定决心办托管班。调研结果让“很多老师哭了”。

  “我家在余冲,深山老林里,早晨四点多就要起床,爷爷每次都要把我送到3里地外的赵山水库才放心,但我又要担心70多岁的爷爷,生怕他出事,每次看到爷爷的背影,我都想哭……”

  “那么大一栋房子,就我一个人在家,空荡荡的,一听到动静就害怕……一个人蜷缩在床上,偷偷地哭,想妈妈又恨妈妈……”

  这是江镇初中901班班主任刘纯泽在当年的调查记录中,留下的两个孩子说过的话。

  而现实中的问题远比调查结果要严重得多。

  杨自武说,那些爷爷、奶奶年纪都很大,多数是文盲,懂事的孩子还好,听他们管教,还能帮他们干活,可调皮点的就没办法了。很多孩子根本不做作业,哄骗爷爷、奶奶说做完了,然后就结伙跑出去闲逛。

  “这些孩子父母不在身边,但是手里却很有钱,很多都是自己拿银行卡,父母老觉得亏欠孩子,一次就给他们很多钱。”当了三年托管班班主任的刘纯泽说。

  孩子离开学校以后,一个人在家又无聊,经常大家一起去网吧、游戏厅,几个人包车去附近的镇上“下馆子”。

  “有些孩子无聊,租了一些淫秽的光盘,男生女生在一块看。”杨自武说,同时,孩子因为独自在家,个别出现了被小偷入室洗劫的情况,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严重创伤。

  2001年,在借鉴和学习其他教育发达地方的经验后,杨自武决定在学校里做一个托管班的实验。

  山村“托管班”实验

  “托管班”实验进行了五年,学校摸索出一套技术教育管理的办法,捐款也由最初的家长主动到如今形成固定赞助费2200元一人。

  起初这个“托管班”实验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重视,只是在学校里默默地进行。

  “带托管班比普通班累多了。”当了三年多托管班班主任的刘纯泽说,虽然这些孩子从小就不在父母身边,自理能力很强,但是他们非常有主见,从接手那天起,“精神一直绷得很紧。”直到托管班被解散前,老师每天的加班费是2元。

  2004年是托管班命运的一个拐角。那一年,“关注留守孩子”,成了全国的一个热点。

  “安庆市教育局当年提出的留守孩子教育方法,就是从我们这里总结出去的。”杨自武说,也就是从那一年,江镇初中的托管班,开始成了“模范”。

  2004年9月,经过安庆市教育局批准,江镇初中寄宿制实验班扩大到两个,江镇初中的实验也越做越大。

  杨自武有一份《托管班教学管理办法》,“托管班的老师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有疏忽的,全部有处罚,扣除基本分。”

  托管班的学生,初一开学前要进行两周的生活培训;建立留守孩子档案,设立“代理家长”制度;担任“代理家长”的老师,必须每月跟孩子进行三次谈心,如果发现孩子不正常,必须及时跟孩子的父母进行电话沟通;设立生活部、心理咨询部,一定程度上承担父母责任,帮助孩子适应青春期身心变化等等。

  校长杨自武说,一开始,送孩子进托管班的家长,都是主动捐款的。2003年,学校修建学生公寓时,曾向社会和学生家长动员募捐。今年9月,学校开始以赞助费的形式固定捐资数额,一人2200元。“之前自愿捐款的那些钱根本不能应付托管班完善需要的开销。”杨自武说,一个学生一年住宿费只收100多元。

  但有些江镇人捐资远远超出2200元。上海“巴比馒头”的总经理刘会平,一次捐款10万元,并在2005年、2006年,每年又捐了1万元。

  2006年9月,全校三个年级,共建立了托管班10个,共吸收学生500多人。

  在这几年里,江镇初中利用社会捐款和托管班家长的主动捐款,建立了微机房、语音室等,还花150万修建了一栋新学生公寓。

  “要加入托管班的学生越来越多,我们要提高的越来越多。”杨自武说,今年最需要解决的是,建一座更大的食堂,解决孩子们不断反映的伙食问题。

  然而,这一切都因为一封举报信戛然而止了。

  举报引发政府不同意见

  匿名举报后,省教育厅批示“调查了解”,安庆市要求“严肃查处”。

  “是一封举报信,听政府领导说,是从安庆寄到省教育厅的。”杨自武说。

  这封匿名信是以学生家长的口气写的,举报的主要内容是,开学的时候,江镇初中超过国家标准,多收了每个学生36元钱,还有一些学生家长都没有听说过的乱收费问题。

  “教育局这边一直是支持江镇托管班的。”12月14日,专门负责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怀宁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刘科长说,2005年11月27日,全县的留守学生关爱工程报告会,就是在江镇初中召开的。

  据刘科长介绍,这封匿名举报信,不知通过什么渠道,辗转到了中央手中。2005年8月底,连同原信件和中央的亲笔批复,到了安徽省教育厅。

  “省教育厅下达的指令仍然是‘调查了解’。但是市里,一些同志在不了解情况下,做了更严厉的批复———严肃查处。”刘科长说。

  最终,县里决定,清退所有捐款,停办托管班。

  2006年11月17日,江镇初中再次退款。

  学校吸取上次退款不成功的“教训”,对参加会议的200多名学生家长,进行了耐心的宣传教育,“一再说明托管班接受家长捐款没有政策依据,学校不能接受家长这种形式的捐款。”

  但家长仍不接受。当天,学生家长成立了一个由20名家长组成的家长委员会,将捐款共89万元整暂时由家长委员会保管,并现场推举了4名家长作为委员会管理小组。家长委员会再次将一份呼吁书交到江镇中学,委托学校向各级领导反映情况。

  “11月底,安徽省教育厅调研室到江镇初中实地调研。”刘科长说,“省里的同志很感慨,认为这是一项创新,需要继续探索和支持。”

  期盼成立专项基金

  基层教育原本资金投入就不足,更不用说发展技术教育,有专家建议可成立留守孩子专项基金,解决难题。

  从8月底到现在,江镇中学的做法获得了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同。但是否继续开办托管班,始终没有获得批复。

  目前,安庆市教育局给出的临时指示是,捐款要坚决退回,托管班要继续办,具体怎么操作,还要等上级领导的红头文件。

  “让退钱,又让继续办托管班,这怎么可能?”杨自武很无奈地说,一直都是靠捐款支撑的托管班,没有了资金来源,根本不可能正常运转下去,更不用说满足家长的要求,让孩子享受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水平。

  “江镇初中的一个托管班学生收家长2200元的捐款,是跟政策相违背的。”县教育局刘科长说,但是,这是家长提出来的,希望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这些年政府都没有给基层教育提供资金的支持,像江镇初中老师的保险、津贴,好几年都没发了,更不要说发展资金投入了。”

  “其实,在现行的国家政策下,只是争取保证了农村孩子能够接受义务教育,但是,跟城市教育差距,却是越拉越大。”刘科长说,江镇学生家长之所以愿意捐款办学,也就是看到城市里的教育水平比农村高太多,“他们不希望孩子以后再蒸馒头。”

  刘科长考察过很多大城市的学校,民工子弟要入校读书,光赞助费都要交好几万,比起大城市要求的“合法赞助”,他认为江镇初中的捐款不算什么。

  “江镇外出务工人员手里是有些钱,但是他们流动性大,转一个学校就要交几万的赞助费,还不能读一所理想的学校,家长也是承受不起的。”刘科长说,这也是江镇人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读书的重要原因。

  此前,一直致力于留守孩子教育问题的专家、安徽肥西县南分路中心学校校长解新正曾表示,江镇初中的做法是一种全新的探索方式,是有益于留守孩子的好事。

  解新正建议,由乡镇政府、关工委等部门或者社会组织牵头,成立留守孩子专项基金会,家长捐款直接捐给基金会。基金会要吸纳一定数量的家长参与,对基金的使用进行监督管理。

  “这样学校就可以更规范地使用资金,避免乱收费的嫌疑。”11月14日,解新正说。

  然而,对于杨自武来说,他更需要的是,政府方面最终的红头文件。

  “领导说,这个事情已经达成一致意见,会给答复的。”杨自武说。

  “就算现在领导下文件了,允许我们现在的操作方式,江镇托管班的发展也会延缓三五年。”杨自武还有着这一层的担忧。

  人物

  何灿 一个江镇留守孩子的缩影

  江镇白天人很少,傍晚时分,才有稀疏人影走动。晚6点,何灿开始往家赶,急着回去给妹妹做饭。

  何灿,12岁,江镇的留守孩子。父母在她4岁时去深圳做馒头。这个从小就不在父母身边的孩子,一个人带着5岁的妹妹在镇上生活。

  一年以后,妈妈第一次回家的时候,何灿躲在外婆家的大门后,喊外婆看,“有坏人来了”。何灿说,这些都是外婆告诉她的,当时妈妈是什么样表情,她早已记不清了。

  父母再回来的时候,何灿已经上一年级了。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何灿转了八次学。怀宁下属的乡镇她基本上逛遍。

  “我外公是教中学,当时就是跟着外公,走2里多路,去旁边一个小学读书。”

  一年级下学期,何灿第一次转学,回到自己家的村小学,寄宿在二伯母家。“没多久,二伯母家也搬了,就再转学,住到了三伯母家。”

  “第一次转学,住亲戚家,有些怕,又腼腆,在学校也经常被同学欺负。”何灿说,后来转学转得多了,就学着班里那些很凶的女生的样子,“但四年级的时候,我就学会‘欺负’别人了。”

  那六年里,何灿最害怕的就是周末。她会一个人回家,写作业。

  “写作业,对我来说,从来就不是件痛苦的事,因为写作业不会乱想。”何灿说。

  但是,一写完作业就不知道干什么了,经常看着电视发呆,从下午一直到晚上。

  “晚上妈妈就会担心我,会疯狂打电话。”何灿说,妈妈每次说的话都是一样的,催我去超市买零食,怕我饿着,还有就是关好门窗,别让小偷进来。

  今年暑假,在亲戚家住烦了的何灿,突然跟妈妈提出,要自己独立生活,还要带上妹妹。

  妈妈的回答很干脆,“不行。”

  何灿发动邻居奶奶、叔叔,跟妈妈说情。

  软磨硬泡后,何灿终于跟妈妈达成协议,先独立生活一个月。

  2006年9月,何灿开始了在江镇初中的学习,也开始带着5岁半的妹妹上学的生活。

  何灿一年级的时候,就学会踩着板凳炒菜了,但是真正天天做饭也就是上初中的这几个月。

  “就是自己想着做,粉条炒鸡蛋啊,妹妹很喜欢吃。”何灿说。

  何灿和妹妹的衣服,也都是何灿在镇上的小服装店里买的,她说妈妈经常给她寄衣服过来,不是小了,就是特别大,根本穿不到身上。

  每天早晨5点,何灿要起床,给妹妹做早饭,然后去学校上早读,中午和晚上还要回家给妹妹做饭。

  才几个月的工夫,街上小诊所的医生、卖菜的大妈还有超市的大姐,没有不认识何灿的了。

  “我没觉得跟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就是花钱厉害,三天就花了100块钱,嘿嘿。”何灿说。

  据镇上的人介绍,像何灿这样的孩子很多,带弟弟、妹妹上学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是能像她这样,把自己跟妹妹照顾得像模像样,又能学习成绩很优秀的孩子,就算少的了。

  “我们学校85%的学生,属于留守孩子,都是有年迈的爷爷、奶奶或者亲戚代管,其中160多名学生,是自己管理自己。”杨自武说。

  “何灿是个典型,但她是个极特殊的特例,”杨自武说,大多数留守孩子,在缺乏父母管教的情况下,还不具备管理自己的能力。

  何灿现在依然照顾妹妹,跟妹妹住在离学校5、6分钟路的一套出租房里。托管班取消后,何灿很难过,她刚认识的一批朋友都纷纷转去其他学校。在她眼里朋友比托管班更重要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10,000,000

  

评论】【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少儿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30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