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小数报杯”违规被叫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 09:14  扬子晚报 

  昨天,“小数报杯”竞赛终于被定了性,教育厅认定属于违规,要立即停止,并退还参加者的报名费。这也意味着这次竞赛“不算数”了。然而大多数家长面对这一消息,表现的不是喜悦却是失望甚至愤怒:为什么不算数?我们既然考了就要知道分数和名次!一场竞赛竟能牵动这么多家长的神经!为什么家长如此渴望一场“违规”的考试?竞赛、升学、压力,这个怪圈能被打破吗?

  教育厅拿出四点处理意见

  昨天,江苏省教育厅专门发出通知,公布了对“小数报杯”小学生数学文化传播活动与创新思维能力竞赛的处理意见,在这份通知中,省教育厅明确认定此次竞赛属于违规。

  江苏省教育厅在对江苏教育报刊社《小学生数学报》违规组织“‘小数报杯’小学生数学文化传播活动与创新思维能力竞赛”的处理意见中提出了四点处理意见:

  第一,立即停止江苏教育报刊社《小学生数学报》违规组织的“‘小数报杯’小学生数学文化传播活动与创新思维能力竞赛”,江苏教育报刊社应就此事向省教育厅作出深刻检查;

  第二,取消江苏教育报刊社参加2006年、2007年年度先进集体的申报资格;

  第三,对江苏教育报刊社《小学生数学报》违规组织的“‘小数报杯’小学生数学文化传播活动与创新思维能力竞赛”收费进行审计,退还2007年1月3日相关活动参加者的报名费;无法清退的经费全部上缴,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第四,责成江苏教育报刊社认真研究,对直接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追究责任,报省教育厅、省教育纪工委备案。

  此外,江苏省教育厅还要求其所属各处室、直属事业单位在此事件中认真吸取教训,不得再组织类似活动,如再组织类似活动,单位主要负责人须引咎辞职。

  家长:三种表情背后很无奈

  -愤怒

  不要退钱要分数

  陈先生上五年级的女儿也参加了3日的考试,在得知考试被确定违规之后,陈先生一脸怒气,因为这场考试对他和女儿而言都来之不易。为了能让女儿考上南京外国语学校,三年级时就让她报名参加了奥数学习,三年来,为女儿寻找优质的奥数培训班成了陈先生工作之余最大的乐趣;三年来,让女儿参加权威的竞赛也占据了陈先生业余生活的大部分。这次同院的一个孩子在闲聊中透露了奥数竞赛的消息,陈先生当即致电女儿所在的学校,要求学校集体报名参加,在得到“学校不能集体组织参赛,但鼓励孩子自己报名”的消息后,他辗转联系到了“小数报”,又被明确告知“参赛必须先参加培训班”。经过几番折腾之后,女儿才获得了参赛资格。为了能让女儿获得好成绩,赛前一周,他又花了一笔钱为女儿找了专门的家教,还买了专门的光盘进行强化训练。考试当天,尽管加班到凌晨2点,他还是起了个大早陪女儿考试。对于这场考试他寄予了很大的期望。现在考试被确定违规,陈先生表示:“作为家长,我们只是抱怨组织不到位,但对考试还是欢迎的。如果成绩不算了,对孩子来说也不公平。既然参加了考试,我们就需要一个结果!作为教育主管部门不能简单叫停,我们有权知道排名和位次,而不是简单的退钱!”

  -质疑

  现行评价有缺陷

  “取缔为什么要在考试之后,既然知道是违规,教育主管部门就应该在当天把考场查封,并将真相通过媒体公布出来!”孩子在某省实验小学六年级就读的刘先生,得知事情的处理结果之后非常不理解。

  刘先生指出,一场考试能吸引3000多小学生参加,没有100多所小学参加无法达到这样的规模,家长为何对这场考试趋之若鹜?其实这是目前学校现行考试无法体现孩子学科学习能力的集中体现。并不是家长一定要孩子考出多少分,可在“择校压力”存在的现实状态下,孩子和家长实在太需要一种能体现孩子真实能力的考试和评价体系。因为名牌中学对优质生源的考察需要一个真实有效的参考,而日常成绩单、统考等权威部门组织的考试和成绩又失去了区分度,这才让社会上的考试有了市场。

  -矛盾

  取消了孩子还累

  “这次比赛取消了,对于孩子而言也算减轻了一个负担!”在得知处理意见之后,市民杨先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作为六年级学生的家长,为了儿子是不是要参加各种培训班和考试,他和太太经常发生矛盾。杨太太认为,只要是对儿子冲名校有帮助的,任何培训班和考试最好一个不拉。但杨先生看着儿子也有点不舍,“毕竟是孩子,应该有玩的时间,不能成为写作业的机器”。可是太太的话又不断在他耳边回响:现在学校也在搞“重点培养”,老师也对“重点培养”的孩子另眼相看,如果孩子不在其中,对自尊心是个强烈打击,家长也不忍心呀。

  校长:坏在竞赛与升学挂钩

  -观点一

  不赛,压力也小不到哪去

  得知取消竞赛了,很多学校并不惊讶。一位小学校长告诉记者,其实对这种竞赛,学校并不组织参加,但很多家长都来要求参加,学校也只好“半推半就”了。取消是好事,其实,这几年“小数报”一直隐隐约约地在赛,这次教育厅的严肃处理起到一个警示作用,其他类似竞赛应该不敢再大张旗鼓地露头了。从这点而言,孩子负担会有所减轻。不过小升初的压力还在这儿,好也好不到哪去。不少社会上的培训机构都以考促招生,每过一段时间就会赛,发证书,而有了这证书就能提前跟名校签约,就能决定你交2万还是1.5万,诱惑这么大,家长能不让孩子赛吗?

  -观点二

  竞赛不全是坏事

  南京力学小学李琳副校长说,其实教育不能排斥考试,有一定的考试是正常的,没压力就没动力。适当的“赛”也的确能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但不能走到极端,早几年的“小数报”竞赛、“华杯赛”的确被异化了,不仅小升初时热点中学要看,小学也在彼此间较劲,看你有几个一等奖,我有几个。老师压力很大,一切为竞赛让路,为拼出几个一等奖努力。但也不能一刀切。其实如果有组织好的“民间竞赛”,能让有兴趣的、愿考的孩子考考不是坏事,坏就坏在一搞就与升学挂钩了,全变味了,怨不得教育厅叫停。

  专家:怪圈能打破吗

  -观点一:

  改变不了社会改变得了心态

  江苏《莫愁》杂志副总编、教育专家马建强副教授:只要有竞赛就是选拔,教育厅的鲜明态度也表明了我们对义务教育的看法。义务教育应该是针对每个孩子的基本的、完整的、幸福的教育,而一带有选拔就不可能做到,但社会眼光不这么看,没有选拔,就分不出三六九等,不仅对孩子有评比,对学校有评比,甚至对父母也有评比。客观地说,这是社会竞争压力造成的。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宝贵的资源,儿童不是成年人的“预科”,一定要从孩子一生发展来考虑。父母不是产品的设计者,要扮演的是脚手架的功能。为了孩子,父母要换种心态,做到“别人不在乎,我在乎”:孩子加班加点心里不高兴,别人不在乎,但你要在乎;孩子身心是否和谐,是否科学发展了,别人不在乎,但你要在乎。因为你是父母啊。

  -观点二:

  改变不了现状改变得了评价

  南京教科所所长刘永和:取消考试,取消小升初考试,限制课外作业量,限制学生在校时间,包括限制学科类竞赛,这一系列举措主要目的还是为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这些规定应该说非常正确。

  其实,竞赛只是一个表象,最根本的还是升学,包括中学甚至大学,乃至找一个好的工作,那只看不见的无形的大手应该是用人制度和就业形势,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有专家认为人均收入在1000-4000美元的国家,教育还是谋生手段,大家首先要谋生,然后再看长远利益。于是大学把压力转嫁到中学,中学再把压力转嫁到小学,这种状况也难以改变。不搞竞赛,名牌中学招生依据从哪里来?今天不搞“小数报”,明天还会出现这“杯”那“杯”,因为家长有需求,学校也有需求。

  难道就束手无策了吗?我非常希望教育科研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包括学校都冷静下来,能够研究出一种客观的、科学的、对学生学业的评价方案,不仅包括学科类,也包括学生整体素质的综合性评价,为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提供依据,这才能根本解决类似的竞赛问题。但这也非常难,因为教育评价是世界性难题也是世纪性难题,目前来看最客观、最科学的方式就是考试。但对小学生而言,考试分数又不能完全代表智力和能力,因此研究出一个科学的评价方式迫在眉睫。另一方面,重点名牌中学,也要尽可能站在学生健康成长、素质教育的大方向上多考虑,调整自己的选拔方式,作为指挥棒,这可以起着引导乃至规范作用。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