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家庭教育:教育孩子也应该随缘

  作者:赵健雄

  佛教讲随缘,意思是说,凡事不可强为之。这个意思与从西方传来的一些思想显然不大一样,譬如我们都熟悉一句口号,叫人定胜天,具体一点则有这样的说法: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家庭教育中也有这个问题。人的天资是有差别的,秉性也各异,因此教育途径与方法也就不应当都一样。但今天的教育却是大一统的。西方有不少人深感这种模式的危害,采取的办法之一是不让孩子上学,自己或请人来教,中国也有这样做的,如童话大王郑渊洁,但很少,因为社会的价值观单一,没有一张文凭,恐怕将来没饭吃。

  然而即使接受正规教育,也有各种差别,譬如学校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高等教育也有职业与基础之分。因为社会竞争激烈,现在大多数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往往产生过高的期望值与要求。择校风越演越烈,这是基础。

  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当然不错,然而什么才更好?却不能一概而论。

  我想,最重要的是适宜。

  与体能相关的情况容易理解,一般家长不会要求自己并无什么特长的子女去练某个运动项目,而以世界冠军为追求目标,虽然现在得一个世界冠军马上就身价不菲。但在智力上就容易犯糊涂。其实人的智力发展也是受到包括遗传在内的个体限制的。有的人敏于艺术感觉,小而言之,就说听力,我在塞上搞红小兵宣传队时,有个十岁出头的男孩,凡新的曲子,他过耳不忘,随口就能哼出来。这一般人就做不到,努力下功夫也不一定行。对文字的记忆力,人与人也有太大差别,同样一个塞上搞出版的朋友,编过的书,随口就能背出来,而我,即使自己写的,往往也忘得干干净净,再次遭逢,甚至有时像看别人的东西。

  当然我也有一些能力,是上述孩子与朋友不及的。具体到教育中,如何因人而宜,扬长避短,使其长处更长,短处也就不妨短一些。

  一个朋友的孩子,中专毕业就工作了,现在领导着与他年龄相仿的一群大学毕业生。他的本领在实践中得以培养与发挥。如果当初去读大学,境况未必会更好。

  问题还在于,我们总是根据当下的情况与通行的价值观来作出判断,而这是靠不牢的。想一想三十年前“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待在国企里做蓝领是很吃香的,这些年来,有多少人下岗了?

  现行的价值观也不一定能永存,有时,变化来得如此之快,人人追求的东西转眼就可能成为明日黄花。所以,倒不如随缘好。这个佛教用语,以我理解,包含了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来调适自己主观愿望的意思,不勉为其难。也因此,当事者能有一种安然的心态,而这正是幸福的前提。

  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

  事实上不少人在做的恰恰相反。单一的价值标准使更多家长把孩子都往一条道上赶,彼此争挤,失落的痛苦是难免的。

  为什么不可以朝相反的方向试试?像郑渊洁的儿子,不也成才了吗?我没有叫大家都去学郑渊洁的意思,那样也就成了另一种模式。

  重要的是根据孩子的天资与秉性,选择适合于他们的教育方法与内容,让他们获得更大的空间,最终成为自己。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