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小学生性好奇该捂着还是引导(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5日 09:19  生活新报 
小学生开性教育课程

  昨日,本报“昆明小学首开性教育课程”一经刊出,就有许多读者打通本报热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参与讨论的读者中,有学生、家长,也有老师,虽然有部分读者表示对在小学课堂里开设性教育课有所担心,认为孩子太小,还在发育过程中,担心性教育提早进行会干扰了他们的主课的正常学习,但是持理解和支持态度的却占了极大部分。而在新浪网的网友讨论中,持支持态度的也占了很大一部分。

  正方:与其捂着盖着,不如堂堂正正的教

  一位姓肖的女士说:我的孩子虽然只有7岁,但孩子在这方面的知识已经超出了我的想象,一了解才知道,现在的小学生会玩电脑的现象已经很普遍了,查资料、打游戏,还会找网上的书籍来读,这难免会涉及到性方面的东西,所以,我认为与其捂着盖着,还不如堂堂正正在课堂上由老师讲授更好一些。

  一位姓江的家长说:其实,在国外的许多发达国家,都已在小学、初中、高中里实行每年10课时以上的义务性教育制。我觉得孩子处于蒙昧中就越是想了解,通过老师在课堂上讲是最好的解惑方法。

  新浪网友:当性知识成为一般的知识后,孩子们会更加坦然地面对性,不会因为好奇而通过不正当途径去获得相关知识和错误的理念。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担忧是不必要的。

  新浪网友:所谓“过早”,我不理解什么叫“过”。我觉得就是要在小朋友们真正发育前传授相关知识,才不会让他们到时因为月经、遗精而感到担心。

  新浪网友:我支持,我女儿8岁多,读小学三年级,有时候就会问一些性方面诸如“我是怎么来的”、“精子怎么和卵子结合的”的问题,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在小学进行性教育。现在的孩子懂事早,防患于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就不神秘了。

  反方:这么做会不会促进孩子性早熟?

  一位姓王的家长来电认为:性教育应该由家长来正确引导,无需在小学课堂上讲,只需在中学和大学里设置课程就行了。

  新浪网友:这么做会不会促进孩子性早熟呢?性早熟的危害大家都知道,对于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而且会导致婚前同居的年龄日趋变小、结婚年龄却日趋变晚的矛盾现象。所以我觉得应该慎重考虑。

  新浪网友:过早的性教育未必是好事。个人觉得不是教育早晚的问题,而是现在的社会、文化氛围的原因,图书、电视剧等对性的描述过多、太不含蓄,让孩子有过多的神秘感。

  新浪网友:现在的电视广告对孩子都会有很多的负面教育,比如什么黑白配、男生女生配啊,什么玩具的广告语是××度蜜月去了等等,而且会在少儿频道每天播放N次。这些对孩子都不是好事。

  专家意见:大吃一惊 身上责任重了

  作为昆明西山区侨光小学性教育课题专家论证组的成员之一,云师大生命科学院副教授师振黎曾多次到该校听课,并对课题提出了修改意见。昨日,师副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诚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我们已经做了长时间准备了。有一件事对我们要迫切开展这一项教学试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昆明某小学在进行小学升初中体检时,发现一位女生怀有身孕,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该女生是在稀里糊涂的情况下怀孕的,对怀孕是什么更是一无所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在震惊之余,觉得更有义务担负起如何来加以引导以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的责任,即希望将性教育的课题引入到小学生中来,以防范“性好奇”的小学生可能会在无意识中犯了不该犯的错。

  □ 新闻链接

  小学生“性好奇”下的危机

  杭州某区的很多小学在高年级段都已开了生理卫生课,规定由专门的老师授课。内容一般包括“如何珍惜生命,爱自己”、“如何学会爱别人”、“如何看待追星一族”等。

  对于小学生“性好奇”现象,浙江省性学会秘书长许毅提醒学校和家长:要正视小学生的“性好奇”行为背后隐藏的动因和潜在危机。他认为对于“性”,孩子们不了解但好奇,又没有合适的途径去获悉。在这背后隐藏着性教育危机,而性教育,不仅只是教给孩子什么是男性生殖器、什么是女性生殖器,除了性生理外,还包括性心理、性伦理、性的自我保护等。性教育首先是我们父母的责任,但很多父母自身也不懂,另外学校不能推卸这方面的责任。(综合)

  □ 昆滇走笔

  让性知识

  阳光地关爱孩子

  中国虽然已经走过了谈性色变的晦涩年代,但我们身边仍然存在着不少因为性而引发的悲剧,更有人因为对性的无知最终走上了绝路,其中不乏当代大学生。对于青少年的性朦胧和性好奇,我们究竟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好奇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求知的动力,而对于不懂事的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对于性的无知,会导致一些伤害。既然人的成长是难以逆转的自然规律,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因势利导,引导着他们去了解自身和异性,消除对性的好奇呢?这样的引导至少可以减少因为性带来的许多伤害。

  要改变几千年来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性观念绝非易事。要让“肮脏”、“羞耻”等字眼与正常的性离别,从青少年甚至儿童做起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途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把握好度,在教育孩子们了解性的同时,千万避免“拔苗助长”的负面效应,让性知识阳光地关爱孩子。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