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动了孩子们的童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8日 09:05  北京晚报 

  刚刚结束的上海“两会”上,政协委员金瑜教授提出关于小学生课业起点太高的问题,市教委主任沈晓明举例说:“现在孩子们小学的第一课是一首很长的唐诗……里面涉及的生词竟然有24个。如果要求孩子在小学的第一课就读懂这首唐诗,就意味着孩子们必须在幼儿园就要开始认字。”

  笔者家的小区有一所不错的私立幼儿园,园长是位留学归来的教育学硕士。这位园长在一次家长会上谈到了她前年就任时的困惑:当时已经是10月份,而将于次年6月毕业的大班的孩子还没有进行所谓的幼小衔接。当园长得知小学一年级已经基本不教拼音和数字认知的时候,急出一身汗,赶快到区教育局去搬救兵,请老师给孩子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恶补”,这样,小毕业生中,基本没出现上了小学“跟不上教学进度”的情况。

  园长说:“幼儿园的时光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时光,是磨刀,不是砍柴。学会写多少字,远远不如孩子的技能养成、规矩建立、素质培育重要。”可是,这位优秀的幼教专家,也不得不违心地让大班的孩子去学习本应在小学才接触的知识。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北京的孩子要上小学,必须年满七周岁,拼音、数字认知都是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这意味着,孩子们能够有整整七年的时光专门用来玩耍,没有课业的催逼和成绩的压力。而现在,不到五岁的孩子就在识字、做四则运算。粗略地计算一下,孩子们自由自在的玩耍时间,在三十年的过程中,又被压缩掉两年多,占到了学龄前时段的三分之一!

  中华民族伟大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一大瑰宝,就是中医理论。中医理论有“天人合一”或“天人一体”之说,即自然界有四季消长变化,人生,也应该按春夏秋冬四季分为童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不难想象,如果四时变化的规律被人为破坏,整个自然环境就会混乱不堪。人类的童年就是四季的春天,春天正是万物孕育、等待勃发的季节。压缩春天,就等于压缩整个人生的潜能。

  现代教育理论与中医理论不谋而合。专家认为,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水平有其自身严格的规律,比如,6至11岁的小学生主要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主要凭借具体的形象或实物进行思维。但现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就已赫然出现了类似方程、排列组合等需要抽象思维能力的内容。这种做法,只能耗尽孩子们的心力体力,对其智力发育有害无益。

  莫扎特的人生也许能给我们教育部门的领导和望子成龙的父母们提个醒:该神童五岁成名,作曲、巡演、应对权贵剥夺了他的童年时光。声名早成的莫扎特背负着巨大的性格缺陷,一生行为异常,最后英年早逝,正是童年缺失的最好例证。

  最近广受诟病的“80后”,轻狂反叛,成名早,毛病多,正是童年被无限压制的反映。那些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也是游戏机会被过早剥夺的牺牲品。再说成年人,不少人生活被动、厌恶工作的压力和挑战,上班时网上聊天、得偷懒就偷懒,正是人生“四季混乱”的必然结果。童年时不务正业,成年后能务正业吗?

  在此想给教育权威部门进一言:一味揠苗助长,后果极为严重。请解放孩子的童年、人生的春天,遵循人类认知和思维发展的规律,放慢教学进度,减少教学压力,让人生四季分明,时时都有应时应令的好风景。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