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部分家长择校带盲目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5日 07:40  中国青年报 

  这几天,在上海一家外企工作的陈平正忙着在静安区买房子,不过不是为了自己居住,而是为了把儿子的户口迁过去。虽然他的儿子现在才上三年级,但陈平已经考虑到为儿子选择一所好中学的问题了,“没办法,孩子的教育问题大于一切,当时上小学的时候没关心这事儿,就让老婆埋怨了几年,所以上初中一定要选个好学校。”和陈平一样为孩子的择校问题忙碌的家长并不在少数,虽然上海早已实行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的政策,但不少家长还是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入一所“好学校”,而“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在日前结束的上海“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对如何解决“择校风”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建议。一些代表、委员认为,产生“择校风”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资源配置有差异,也有人提出,家长的盲目助长了择校风。

  “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加上家长的盲目导致择校热。”上海市政协委员、闸北区教育局副局长袁园感叹道。

  去年12月,上海市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新的招生入学方案——除非有寄宿条件,不然民办学校只能在本区招生。但不少家长仍然通过迁户口或者买房的途径“曲线”择校。

  不过家长自有家长的想法,一位网友就在和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瞿均网上聊天时提问:“上海按就近分配的原则安排中小学生入学,就近分配是可以的,但前提是要做到机会均等。现在可能做到吗?事实上现在各地段间的小学、中学教育资源分布和分配是极不均衡的,重点中小学的师资、条件都远远高于普通中小学,家长怎能不择校?”

  瞿钧坦言,从义务教育阶段来讲,择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短时间内还不可能完全消除,“选择学校是家长的自由,但我们的家长带有盲目性地进行择校,因为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希望让孩子上比较好的学校”。他表示,上海早在10年以前就在义务教育阶段取消了重点学校,但是有一些传统的学校办学比较好,也是客观事实。“它和其他学校的均衡不是短时间能够形成的,我们也不希望把过去好的学校来消峰填谷。”

  瞿钧表示,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学校管理和师资上面,而最大的差异主要是区域间的不平衡以及城乡间的不平衡。“我们要全面理解《义务教育法》的意义:那就是让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达到合格公民的要求。每一个孩子都能成才,每一个学校都能够把孩子培养好。”瞿钧说,家长过早的迁户口、买房子等等,不是最可取的行为。

  而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刘伟国则举了一个例子,“你的孩子如果一定要挤到所谓的名牌学校里,可能只排到后1/3的名次,他会很苦恼,因为他在原来的小学里可能是排在前面的,这不利于他的发展。而如果他进入普通中学,名次可能是前1/3,甚至于前1/5,那么他的自信心会增强,而且创造力等各方面都会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且如果他在这个学校排到前1/5的话,也基本上可以进入到示范性高中里读书。”

  上海市政协委员、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也提醒家长,没有所谓最好的学校,选择最适合孩子的学校,才是明智之举。

  刘京海曾调查过许多在“名校”借读的学生,他发现,到了升学阶段,这些孩子中绝大部分反而不如在原校就读的同学。原因很简单——家长忽略了学生在智力、反应水平上的客观差异,一味将孩子“拔高”,结果,新学校讲课节奏快、授课难度大,孩子无法适应,影响了学习兴趣和劲头。刘京海劝告家长,“在一个相对而言竞争不那么激烈的环境中,和一群资质相当的同伴在一起,您的孩子或许能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何乐而不为?”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