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他为什么喜欢打架 家庭教育偏差是一大诱因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6日 09:40  浙江在线 

  二年级小学生Z是父亲带来的,他个子不高、胖墩墩的,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他是老师提议家长来咨询的,所以,情况我已略知:Z是个很不安稳的孩子,在校总喜欢撩手舞脚地欺侮别的同学(不包括女生),当然,也就常常与同班或别班的同学交手打架。所以,母亲接他回家时,经常会看到他不是脸上有伤痕,就是衣服被撕破了。每当此时,母亲就会拉着儿子生气地到学校找老师抱怨,但听老师把情况一说,也就骂骂咧咧地走了。让老师感冒的是他做包工头的父亲,平时无论是家长会还是老师约谈,从来不出面,一出面必定是为儿子的“委屈”兴师问罪而来,怒气冲冲赶到学校,闯进教室,大声嚷嚷着……

  今天,其父亲向我诉说的苦恼,竟然是觉得儿子太软弱,老是被人欺侮,希望有什么方法让孩子“厉害”一点。他说;“老师,现在老实人吃亏呀。我们大老粗,文化没有,可人家也不敢小看的,靠的就是实力。”他不满地扫了眼儿子,继续说:“这小子不像我。我再三教育他,水来土掩,兵来将挡;软被人欺,凶有人敬。可……”

  我把谈话往老师反映的情况上引,问到他儿子和同学打架的事时,他居然直言不讳:“我是有带他去找那小杂种算账啊。我的儿子,要打也给自己打!”我轻轻地问:“平时有打他吗?”“那有的。不听话也要打的,那是给自己打哎,和给别人打不一样的。”

  在他父亲拉大嗓门说着“道理”的时候,我艰难地选择着措辞,而Z则始终对父亲的话缺乏兴趣,仿佛父亲说的与他无关。坐在一旁的他会突然伸手拿桌上的水果刀,饶有兴味地把玩,或者站起来,走到卧室门口,往里面探头探脑的,让我们的视线不得不跟着他。

  这是个典型的儿童攻击性行为过度的个案。表面看,这对夫妇很“爱”孩子,但一句“要打也给自己打”,暴露了家长据儿子为私产的儿童观。这样的 “爱”,对孩子的养育方式往往表现为两种极端:在孩子没触犯家长尊严时,常常对孩子娇宠、放纵;当觉得孩子触犯家长的尊严时,则暴力相加。前一种方式易导致儿童形成为所欲为,稍不如意,便以“攻击性”来发泄不满情绪;后一种方式易形成抵触情绪的“转嫁”,也就是把不高兴转嫁到同学身上,以谋求自身心理的平衡。这个男孩恐怕两者兼有,同时还有自我表现欲望得不到满足的因素。而让校方最头疼的,是这位家长的粗鲁介入,把小学生之间本不严重的攻击性行为复杂化、扩大化。这种介入,无疑会进一步助长子女的攻击性行为。所以,改变确实要从端正家长的教育观念开始。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