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信任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7日 14:16  当代中国出版社 

  因不了解而怀疑——父母应避免涉及策划欺骗

  绝望即产生自这一时期对父母,尤其是对母亲而言,望着孩子的心情,就如同观赏玻璃缸内的小金鱼一般:“啊!已经长这么大了,这也难怪,因为它总是不停地吃嘛!哇!这只红色的大金鱼和那只有白色斑纹的小金鱼感情真好,总是形影不离地腻在一起,真是可爱极了!”言下之意,似乎对鱼儿的行为一清二楚。事实上,在孩子进入小学低年级以前,的确就有如鱼缸中的金鱼一般,所有的行动尽入父母的眼里。举凡孩子心里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几乎没有一样是看不到的。然而,进入小学中年级以后,孩子的心理和生活就有如蒙上了一层薄纱,令人无法看得真切。这种情形到了中学以后更是严重,孩子似乎把自己锁在一个密不透风的木箱里,致使双亲根本无从知晓孩子的一切。面对孩子的巨大改变,如果父母能够冷静地表示:“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啊!以大人为例,即使是对最亲密的家人,有时也会希望独处,不希望他们踏入自己的领域,更何况是小孩子呢?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孩子的一切行为均在于表达不希望有人侵入其领域的意愿,与亲子之间的感情无关。况且妈妈和孩子已经朝夕相处了这么久的时间,应该感到满足才对!”那么必然能让双方都感到高兴。不过,能够有此觉悟的人,多半被认为是不注重夫妇、亲子、家人及其他人际关系、欠缺深思熟虑精神的人。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能顺利成长,因此在子女还是个幼儿、小学生或中学生时,就应该具备学习如何与孩子相互配合的常识及觉悟才对。反之,如果父母本身太过疏懒,或孩子的成长速度太快时,将会出现令人感到意外的结果——在父母尚未达到这种程度之前,孩子却早已达到了。所以,这也是一个会令父母感到绝望的时期。虽然这是促使孩子成长的好方法,但是残酷的手段却足以令父母感到绝望,认为从此以后,不论自己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赶上孩子了。换言之,自认为了解孩子的父母,其本身就是一个悲剧,而且连孩子也会受不了的。与其恐惧受骗不如担心孩子不信任自己孩子由父母身边逃开的举动,是为独立所做的准备。他们并不是真有天大的秘密,也不是心里想着要做坏事。当然,问题小孩确实存在,但是绝大部分的小孩都只是故意装作拥有秘密罢了!眼见父母的窥伺行动,有些孩子会毫不客气地批评父母,甚至开门见山地说:“你们不是老爱疑神疑鬼,什么都想看吗?现在全看到了吧!其实根本没有什么秘密。”在这之前,孩子和这种鲁莽、无礼的行为,根本扯不上关系。此外,也有疑心病重型的父母,他们所使用的方法简直令人匪夷所思。有些母亲对于孩子带回来的东西,从来不会感到不安,也不会翻箱倒柜地一一检查;不过,这并不表示她完全信任孩子。原来,她们在孩子的房间上动了手脚,偷偷地挖了一个隐藏式的小洞,因而得以从洞口窥视到孩子在房内的一举一动。一旦孩子为不良集团引诱,以致犯法而被警方逮捕时,母亲往往会发狂似的加强监视,使得孩子几乎喘不过气来。同时,警察和所谓青少年问题专家的忠告:“千万不可疏忽大意喔!要知道,不良少年都是因为在家得不到父母的关怀而产生的。”更助长了父母的疑心病。最后,极可能演变成母亲雇用私家侦探监视自己的儿子。有位前来向我求助的母亲无奈地表示,她含辛茹苦地抚养四名子女,这还是第一次跟踪自己的孩子呢!听完这位母亲的叙述之后,我直觉地认为一定会有不良的后果。果然,正如我所预料的,当母亲回到家里一看,孩子早已经离家出走了。曾经是个叛逆少女的我,对于父母欺骗子女的行为,并不特别排斥。在我认为,不会欺骗父母的小孩,其一生往往必须背负着悔恨。反过来看,父母对于子女涉及欺骗自己的计划,却抱持着相当强烈的反感。不过,对于一开始就以怀疑的眼光看待子女的父母,我的感受是既愤怒又悲伤,因为即使被骗,父母仍应维持对孩子最起码的信任才对。面对自己深信不疑的双亲,再顽劣的孩子也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之,对于一向以怀疑的眼光看待自己的父母,孩子则会产生强烈的反感。孩子之所以要隐藏,目的只是为了不让他人侵入自己的领域。也就是说,他们不希望父母破坏个人的独立性及主体性,于是便将自己封闭在城堡里。由此可知,他们之所以会有故作神秘的行为表现,其实只是为了确立自己的个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