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家庭教育:我自己能解决

  作者:王展旭 祁丽华

  我们做家长的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在外面挨打吃亏,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孩子间的打打闹闹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男孩子之间,那是常有的事。我曾听一位留日的“海归”教授介绍日本家长对待孩子间打架的态度,让我大为感叹。日本家长一般对此不予理会,他们认为男孩子间的打架就像小老虎间的戏耍,可以长本事。

  儿子9岁的时候,有一次被打得流鼻血了。回家后我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没事,只是头晕想睡觉。”直到晚上我才弄明白事情的缘由。原来是一位大男生打了他,还把他的头往墙上撞,并且严重地警告他,回家不准告诉大人,如果讲了,下次打得更重。这件事让我夜不能寐。我不是怕儿子再次挨打,而是怕儿子因此会产生的畏怯和恐惧心理。

  于是,第二天清早,我对儿子说:儿子,今天爸爸得和你一起去学校,帮助你彻底解决这事。哪知儿子有点惊讶地对我说:“爸爸,您今天是怎么了?怎么对儿子这么没信心?这事,我自己能解决!”到了晚上,儿子很晚才放学回家,我们虽强忍着急切的心情,但仍急不可待地同声问:“儿子,问题解决了?”儿子只是骄傲地用力点点头,并未言语。过了一会儿,我的手机响了,是儿子的班主任李老师打来的。她说,今天课间操后,儿子找到了她,把他与大男生之间这一年多发生的事原原本本地叙述了一遍,最后说希望这次能得到老师的帮助,彻底解决挨打的事。课后,李老师找同学了解此事,得知我儿子所述的是事实,所以她与我儿子今天放学后一起去了该男生的家里,与他的家长长谈了一次,化解了两个小孩之间的小矛盾,并得到了大男孩的保证:不再找我儿子麻烦,也不再欺负其他同学了。男孩的家长也表了态,决定起好监督管教的作用。

  听到这些,我长吁了一口气:儿子终于能够独立想方设法解决自己的问题了。

  这要归功于我们在新疆工作生活的一段经历。维吾尔族把男孩子叫“巴郎子”,“巴郎子”的孩提时代常常是在摔跤、打斗和嬉闹中度过的,儿子小的时候常和“巴郎子”玩,所以常常吃亏挨打。这个时候,父母是不能插手帮忙的,否则可能会引发民族矛盾。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一般是先让孩子自我协调解决,如若不行,再带着他找幼儿园老师或孩子的家长们协助解决。找“巴郎子”的家长协商解决往往也能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有时,家长们还因此而成了喝酒吃肉的好朋友。而最重要的是孩子在一次次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到了在实力中竞争、在实力中妥协,并逐渐学会了与人交往、与人沟通的能力。

  男儿当自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训。现在,儿子已经上小学六年级了,是一个爱好广泛、品学兼优的阳光男孩。这是不是与我的“放手教育”理念有关呢?

  (本文作者系青岛市洛阳路第一小学王旌舟的家长)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