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小学组织观看分娩录像 另类"感恩教育"惹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4日 09:38  东方今报 

  作为郑州市秦岭路小学校长,53岁的曹建平已习惯了被媒体报道,甚至质疑。但是,最近这一轮因为组织小学生观看分娩录像引起的争议还是出乎他的意料,尤其是4月16日晚,央视新闻频道和12套的节目先后播出专题,就秦岭路小学学生观看分娩录像一事进行探讨,再次把这件事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样一种教育方式是感恩教育,还是性知识教育?那些血淋淋的镜头是否过于血腥?应该怎样对青少年孩子进行合适的感恩教育?为什么这种另类教育方式不被常人接受?

  【缘由】小学生集体观看“分娩录像”感受不一

  事情起因于4月5日秦岭路小学的一堂“感恩教育课”。其用意是,让小学生们了解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过程,感受妈妈的苦痛。

  当天上午,在该校多媒体教室里,按照校长曹建平的安排,二年级的百余名学生集体观看了分娩录像。同时,学校还邀请了十几位学生家长一起观看。这也是郑州市区中小学校首次把分娩全过程公开播放给学生看。

  录像从妈妈怀孕开始,伴随音乐和解说。荧屏上,母亲挺着大肚子艰难行走,进行各种产前检查。“小宝宝一天天长大,妈妈的负担也越来越重,吃饭、睡觉、走路都越来越困难。肚子里的小宝宝是否能体会到妈妈的辛苦呢?”

  “小宝宝要出生了,可小宝宝太调皮,在妈妈肚子里的位置不正确,要实行剖宫产。”录像里出现了剖宫产的画面,手术刀在妈妈肚子上切开一道长长的伤口,医生把婴儿从妈妈肚里拿出来。

  这就是录像带的基本内容,十二三分钟。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在看完录像后,这些七八岁的孩子反应不一,有感动落泪的,也有笑嘻嘻的,甚至有个别学生说这是恐怖电影,不敢看。

  【争议】感恩教育?画面血腥?性教育?

  “为什么秦岭路小学要采取这种前卫教育方式呢?”曹建平说,促成此举的直接原因是,3月27日媒体上的一则新闻触动了他,报道说郑州一名15岁的初三女孩当街狂抽妈妈两耳光,只因母亲不给她买一个十几元的头饰。

  “这些独生子女根本不懂感恩,不懂得父母的艰辛”。于是,曹建平策划了本校的系列感恩活动,而观看分娩录像只是开始。

  但曹建平没想到,这项看似平常的活动居然引发媒体与公众争议。4月6日,郑州市各大媒体报道此事后,外地媒体跟进,“中央电视台专程赴郑采访我一个多小时”。

  就在4月16日晚,央视新闻频道和12套一档栏目先后播出专题,就秦岭路小学让学生观看分娩录像提出质疑。主要争议在于,这究竟是一场感恩教育,还是一场性知识教育;剖宫产场面是否过于血腥;这种前卫的感恩教育是否极端,能否达到设想效果。

  节目中,央视主持人张绍刚称自己不敢看,镜头太血淋淋。而著名心理咨询专家曹芬元则形容说,秦岭路小学此举“过于生猛”。一时间,曹建平的做法再度饱受诟病,包括受访家长在内,而支持这种做法的声音则微弱得多。

  【回应】不是性教育,画面很干净,不会改变初衷

  在曹建平看来,这场争议十分意外。

  曹建平的目的是对孩子们进行全面的善良、诚信和感恩教育,不是性知识教育。这顶多算生命历程教育,与性无关。他提前看了两遍录像,画面很干净,有些部位用三维动画代替,没有血腥画面。央视记者没有看录像,就不能乱发言说镜头血淋淋。

  曹建平曾经对100个12岁以下的孩子进行调查,发现知道父母生日的连5%都不到;在生日当天对母亲鞠躬或说谢谢的,一个也没有。目前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又到了生儿育女之时,第二代独生子女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唯我独尊意识更强,他们普遍缺失感恩情怀,不懂得去反哺父母,感恩社会。

  按照曹的设想,他要教会独生子女懂得感恩,首先从对母亲感恩开始,让他们知道母亲从十月怀胎到分娩多么艰难。截至目前,该校已经有250人观看了分娩录像。曹建平说,学校近期将组织剩余的200多名学生观看,他不会因为外界的争议而改变自己的初衷。

  “那个初三女生的两记耳光不仅是打在她妈妈脸上,更是打在全社会人的脸上,社会应该反思和警醒!”曹建平说。

  【观点】什么是最适合的“感恩教育”?

  “看一盘录像带就能让孩子学会感恩?这不可能!”郑州市民郭女士的话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观点。在她看来,光靠一盘分娩录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学校更多的是炒作。

  那么,对于小学生来说,究竟什么才是最适合的“感恩教育”方式呢?

  曹建平认为,感恩不光是一种教育,更是一种品质,他从来没有说过只用一盘录像来改变孩子们的话,这只是他策划的系列感恩教育中的一环,他会继续坚持下去。

  对于郑州某中学政治教师张芳(化名)来说,她更认可让孩子亲自动手来体味父母的艰辛。今年4月初,她所在的中学前往位于新郑的郑州市中小学生生产实践教育基地,几十个15岁的孩子被迫学习烹饪。

  张芳说,这些在家从未下过厨房的孩子必须自己做饭吃,老师先讲一小时理论,然后学生动手,从上午10时一直折腾到12时,基本上都算做出了“四菜一汤”。

  “有些学生不会做,急得直流眼泪,他们一下子就知道平常妈妈一日三餐给自己做饭的辛苦了!”张芳说,这种教育效果是课堂教育所不具备的,肯定比观看一盘录像带的效果要好。

  【思考】社会对“另类教育”为什么缺乏宽容?

  其实,曹建平知道,该活动饱受争议的关键在于,区区七八岁的小孩观看分娩录像,这让大人们听起来太另类,太前卫,普通人难以接受。

  曹建平说,这盘录像带来源于国内知名的英豪教育集团。“在南方很多地方,小学生入校都要观看,只是中原地区尚未尝试。”他说,“我认为我的教育方式一点也不另类,我觉得这只是很普通的教育方式,现在它引起了大家争议,这反而让我很吃惊!”

  河南省青少年研究所所长程明武对秦岭路小学的做法持肯定态度。不过,程明武却从活动中看到了普及性知识的教育。程明武说,根据科学分析,4至8岁阶段,孩子们最关心生命的起源,比如“我从哪里来”;8至12岁阶段,孩子们最关心单纯的性知识。所以,学校让二年级孩子观看分娩录像并无不妥。

  至于能否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程明武说,无论校方出发点怎样,只要能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何必去争执它是否达到原有效果,即使是让孩子们懂得了性知识,这种科普教育也挺好。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尽管曹建平再三否认观看分娩录像与普及性知识有关,但实际效果却有偏差。程明武认为,具体的教育方式应该研究,并提倡老师们在实践中创新,它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适与不合适,社会各界应当宽容另类教育方式的出现。

  【质疑】一年被报道100多次,研究教育还是研究炒作?

  在媒体和公众之间,还存在另一种看法,那就是秦岭路小学此举为追求轰动效应,有作秀成分。

  创办于2005年8月的秦岭路小学,同航海西路小学、向阳小学、伏牛路第二小学等12所学校一样,原则上属于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含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就读的指定学校。

  如果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要求入学,这些指定学校不能拒绝接收。目前,在该校的740多名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70%左右。

  曹建平认为,虽然秦岭路小学建校时间短,不到两年,但影响好,尤其是群众认可度较高,生源非常好。曹介绍说,在这一年多内,他采取了多种举措来扩大学校影响,比如开设“魔法银行”,学生考砸了可先借点分补上,回头再还。

  同样,“魔法银行”的举动也遭遇媒体质疑,上海电视台和央视等媒体来郑采访时,有家长认为学校这样做是纵容学生弄虚作假。

  “光去年,我们学校就被各类媒体报道不下100次,学校不仅要自己做得好,还要让别人知道你的好。”曹建平有些得意。

  但当记者追问此举是否属于作秀时,曹建平说,凡是对学校发展有利的,他就做,但不可能只追求轰动效应。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