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家庭教育:调整心态拥抱中考

  作者:曾 莉

  培养自信

  自信是能使人保持心理稳定的重要条件,是成功的精神力量。不少考生的压力首先来源于对自己缺乏信心,因此要想在中考中顺利过关,首先就要学会充满自信。那么怎样才能在中考前使自己充满自信呢?

  1.对消极的自我意识进行质辩。

  自信心不足时,人对消极的自我意识特别敏感、关注,总是自我评价很低,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这时,请你把这些消极的自我意识一条一条写下来,然后冷静客观地逐一进行质辩,你就会产生正确的自我意向,增强信心。例如,当你发觉自己时常为中考的成败而担忧时,你可以这样自我质辩:“中考还没进行,一切尚未定论。虽然平日学习也有不少薄弱环节,但以往的成绩也证明自己是有一定实力的,现在的任务是要有条不紊地复习,保持良好的心态去迎考,只有不为中考担心,才能保证正常乃至超常发挥。”

  2.积极自我暗示或榜样自居。

  心理上积极的自我暗示很重要。要时常告诉自己:“我能行”“我喜欢自己”“我有应变能力和承受能力”。不是仅仅口头上这样对自己说,而是要找出各种理由真诚地告诉自己,使自己确信这些,从而增强自信。相反,担心就是消极的自我暗示。

  再就是榜样自居。确立一个心理素质好的人,经常以他为榜样去体验他的沉着、自信,慢慢地你就会趋向于成为他那样的人。各位体坛名将无不是心理素质优秀者,比如伏明霞,比赛的时候只想跳水,不想金牌。这种对待成功的平和心态值得我们去学习体验。你可以找一位身边心理素质好的人去学习,常想一想如果是他会怎样。

  3.正确对待模拟考试成绩。

  中考成绩既与模拟考试相联系,又是一次独立的应考过程,所以不必受模拟考试成绩影响太大。近两次考得好与不好都说明不了什么,重要的是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值得认真反思,以利后行。有的人常把平日考试因几分之差而下降几个名次与中考因一分之差而落榜相提并论,以提醒学生要十分注意考分。这是一种机械的类比。中考因一分之差的确会有许多考生落榜,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有几十分之差的考生却录取在同一个高中里。为什么不用后者来鼓励自己呢?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良好的情绪状态不仅能使考生充满自信,也能大大提高复习的效率,是中考顺利过关的关键之一。那么,如何才能在备考气氛浓郁的中考之前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呢?

  1.尊重肌体“语言”。

  当你的肌体感到劳累时,就是在提醒你该休息、调整了。每个人的肌体结构不同,对疲劳的耐受力也不一样。有的同学说这不公平,为什么有的同学能长期承受每天长时间的学习,而自己却不能?事实上,每个人的智力水平、学习效率、客观学习条件的确不一样,也谈不上什么公平不公平,每个人只能根据自己的情况设法调整。尊重你自己的肌体感受,不要给自己安排承受不了的任务,也不要过分强调毅力的作用,那会坏了学习的胃口、影响学习的情绪。当疲劳、低效时,就设法调整、放松,使自己的情绪经常处于适度兴奋的最佳状态。

  2.适度地原谅自己。

  面对中考结果的不可知性,同学们为增加把握,总有一种对学习的工作量和学习目标高要求的倾向,结果常常是不能如愿。这时,就需要接受现实,适度地原谅自己,不要总是在对自己的不满意中空耗心理能量。尽了最大努力就足够了。

  3.适度增加活动量。

  考前复习,脑力活动量大,需要较好的体能保证。身体和心理是相关联的,适度的活动既保证了大脑的氧气、养料供应,又锻炼了身体,使身体产生力量感,心情也会好很多,同时也能调节学习节奏。体育锻炼有时是最好的心理医生。

  4.用快乐来营养大脑。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你处于快乐、兴奋状态时,大脑思维灵活、高速;而长期的忧郁、沉闷会使大脑思维迟钝。大脑既需要物质营养——氧气和养料,又需要精神营养——快乐。同学们可在日常生活中多创造并拥有一些快乐的体验,以满足大脑的精神营养。可以做点体力轻又有刺激的活动,像猜谜语、反口令表演、闭上眼睛画画、听口令快速指五官、打手游戏等等。

  5.请家长配合创造宽松的环境氛围。

  面对高考,家长们都十分关注自己的孩子,这是可以理解的。若家长的关心和照顾已经过度到使你感到了束缚和压力时,就应主动与他们沟通,告诉他们这样会使你增加心理负担,请家长配合创造宽松的气氛,从而让你轻松、坦然地复习、应考。

  中考关键词

  1.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只有与自己的实际相结合,才能增加成功的可能性。动机水平过高或过低易造成心理上的过度焦虑或过度松懈,都不利于考试。所以,要客观地评价自己,对中考有一个客观的自我期待,使自己冷静平和地对待考前学习和中考。告诉自己,中考只要能正常发挥就行!

  2.复习 考前复习要减小学习的“运动量”,主要是对知识的梳理,题也可以做,但在题量和难度上要淡化。多年的考试结果告诉我们,中考最终竞争的是中低档题的得分率。所以最后一段时间,我们应当温习从解题方法到题型都熟悉的东西,目的只有一个:保持信心,保持最佳应试状态。

  3.失眠 中考前,部分考生会出现失眠。克服失眠,态度重于方法。首先,端正对学习和考试的认识。要用客观、平和的心态理性看待平日学习、考试成绩的升降和中考结果。其次,正确对待失眠。睡不着时,不要着急、不要控制,若总是逼迫自己入睡,实际上又给大脑增加了一种负担,反而更不易入睡。在此前提下,再采取一些小的措施,如:睡前用温水洗脚、慢走30分钟、晚上减少学习强度、高抬腿运动等,个别失眠较重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镇静药物。

  如果考前睡不好觉,也不用太担心,相信只要有良好的心态,即使少睡几个小时也不会对考试产生多大影响。

  4.紧张 首先要认识到面对这样的大考,紧张是正常的。不必刻意控制情绪,适度的紧张有利于高效地发挥自己实力,一旦做起题来,过度的紧张情绪就会渐渐地自然平息。开考前的五分钟,填涂姓名、考号、学校等内容时,尽量用缓慢的速度、最工整地填写,既可以保证填涂不出错误,又可以平静心情。紧张的深层动机是对考试结果的消极担心,放弃对结果的关注,只求正常发挥,会有利于心态的平和。如果的确出现了过度紧张,明显影响了答题,可通过深呼吸、肌肉放松、想象放松等方法调整。

  5.难题 坚持先易后难的做题原则。考题难易对大家都一样,要做到遇难不慌,遇易不喜。难题暂时先放一放,相信自己过一会儿就会做出来。谨慎答题,不该丢的分决不能丢,告诉自己把会做的题做出来就很好了。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