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家庭教育:引导孩子正确竞争

  案例

  东东上小学四年级,是个班长。他从小就很优秀,走到哪里都会被称赞。他的学习也很优异,一般都是班里第一名或第二名。但最近,他的学习有所下降,心情也总是很烦躁,害怕同学们超过他,不选他当班长。

  上个星期表姐去他家玩,两人一起下五子棋,平时下棋都是东东赢,但那一次表姐居然赢了一局,东东很意外,也有点生气。他觉得不能输给表姐,又下了几局,还是东东输,东东受不了了,他把棋子都推到了地上,哭着喊“我不能输!我不能输的!”

  指导专家/徐青(浙大心理系博士 心理咨询师)

  从以上的案例可以看出,这位男生班长的压力和焦虑来自不正确的竞争意识。所有的孩子都有竞争意识。中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或多或少都会涉及竞争性的事件和活动。游戏、体育活动、课堂学习、社会生活中以及家庭生活中也都存在着竞争。有些孩子需要竞争的刺激才能更好地把精力充分投向学习和锻炼中。如果正确把握,竞争可以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

  孩子原本对输赢处之泰然,但是许多家长往往会提供他们赢时的奖励,输时的批评与责罚,如此一来,大大影响孩子对输赢的评价。

  学校在此观念的形成上推波助澜。孩子们的课业掌握程度被评判为不同的等级,老师们往往对那些知识掌握得好、字迹工整的孩子给予更多的赞扬。

  由于这一系列原因,有些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喜欢竞争,他们总是想方设法与对手攀比,非常想赢对方。他们会在任何事情上竞争,从做家庭作业到体育运动、听音乐、做手工、溜旱冰、打电脑游戏等。

  但对孩子竞争意识影响最大的恐怕还是孩子的父母。父母希望通过竞争可以促使孩子获得更大的成就:“怎么才考97分,本来可以考100分的嘛!”有些父母无视孩子能力的强弱和兴趣所在,给孩子施加很大的压力:“你能做到的!”,“你比他强多了!”父母或许出于自己潜藏的竞争意识,或许是小时候受到过类似的压力,总之,现在他们要迫使孩子出去参与竞争。他们可能对自己的力不从心感到忧虑,于是推着孩子努力,从而补偿自己的缺憾。

  许多家长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来推动孩子竞争,可是一旦孩子发挥得不如他们希望的那样好,他们就会感到没有面子,也许就会变得大发脾气、指责孩子。有的家长甚至还会为自己强迫孩子竞争的做法竭力辩护:“外面的世界很残酷,如果不让他现在就学会竞争,他永远也不能适应真正的世界。”

  本身缺乏竞争热情的孩子会在父母的要求下参与竞争,但他可能会由于缺乏技能或愿望而输掉。如此一来,一个天性不善竞争的孩子会变得喜好竞争,原来是为了取悦他的父母。

  当然,在适度的情况下,竞争的愿望是可以接受的,特别是当孩子对自己和自己的能力有信心的时候。具有良好的自我形象的孩子即使在竞争上输掉也不会妄自菲薄,而赢了之后也不会妄自尊大。

  面对竞争意识过强的孩子怎么办?

  许多父母会对自己竞争意识过强的孩子感到担忧,这样的孩子太紧张了。如前面案例中的那位男生班长,他已经很优秀了,但孩子的心被获得第一的欲望包裹着,他认为失去第一,失去班长就是输,这使他失去了所有参与的乐趣。如果为孩子过强的竞争欲望感到担忧,父母们不妨试试下述的方法。

  第一,帮助孩子及自己端正心态。指导孩子从对方的角度看待竞争。向孩子解释:参与竞争的意义之一就是学会有风度地接受失败并且诚心诚意地祝贺赢家。每一位父母都是孩子的学习榜样,你的价值观会影响你的教育方式,进而影响孩子的思考方向和行为方式。如果父母可以做出良好的行为示范,孩子自然会接受你的观点。做一个好的赢家或好的输家,通常是在尽了最大努力之后,把竞争本身的重要性看得尽可能小,及时把注意力转向另外的事物或今后的抉择;而不是停留在对自己已经完成的事的不断评价和哀怨中。

  第二,给予孩子适度的支持和赞美。一般而言,如果父母鼓励孩子尽力去做,而且又能赞美他,孩子对做任何事都会以积极的态度去处理。与此同时也做了教育,任何事只要尽了力,对自己而言,就是“赢”。当然。这种观念同样适合父母分析看待自己。

  第三,和孩子一起探讨适度的竞争观念。有些父母要求孩子 “出人头地”、“比别人强”、“比别人棒”。在这样的要求之下,孩子的潜能可能被激发出来,也获得了预期的效果。可是有些孩子尽力地做,却得不到任何收获,甚至遭遇挫败,就可能会影响到他再去学习,甚至产生退缩、畏惧。家长在自我反省和思考后,应引导孩子走向能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竞争、尽力而为的境界,而不是投机取巧、不顾一切地一味去取胜争赢。

  一般而言,一旦父母停止了给孩子施加压力,并帮助孩子减轻心理的负担,那么孩子即使还有竞争的愿望,他也会更享受事物本身带给他的乐趣,比如说下棋本身的乐趣。同时,父母也要试着让孩子思考,在他一心想赢的同时,他会失去什么?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