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呼吁扭转青少年体质下滑趋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5日 08:13  瞭望东方周刊 

  “纵观中国教育体育的历史,横向来看各国对学校体育的重视,从来没有达到这么一个高度和这么一个程度。”针对近段时间政府格外强调加强青少年体育、增进青少年体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在“2007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作如此评价。

  学生健康水平令人担忧

  首都体育学院学校体育学教研室刘海元对《瞭望》新闻周刊评论说,今年是学校体育有史以来最受重视的时期。1月7日,胡锦涛总书记批示:“增进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议题之一就是研究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这被认为是该领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重要的一份文件。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实《意见》精神,部署青少年体育工作。

  刘海元认为,政府高度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强调青少年体育工作,一方面,这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确实令人担忧。据2006年8月公布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我国学生部分体能素质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学生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学生营养状况亟待改善。该调研是自1985年以来,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等共同组织的第五次全国多民族大规模的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与2000年相比,我国大、中、小学生各年龄组肺活量水平继续下降;各年龄组的视力不良检出率均有所上升;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比如,速度素质以50米跑为例,汉族学生成绩除少数年龄组无变化外,有约87%的年龄组出现下降;爆发力素质以立定跳远为例,大、中、小学学生呈现全面下降。“最让人担心的是我国中小学生的超重、肥胖问题,不夸张地说,我们已经进入超重、肥胖的流行阶段。”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少儿卫生分会主任委员季成叶对《瞭望》新闻周刊说。

  季成叶说,我国中小学生肥胖流行具有4个重要特征:不同群体呈阶梯式分布,越是经济发达地区,流行率越高;无论超重还是肥胖率,都表现为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儿童期高于青春期,7~12岁小学男生是肥胖的高发群体;越是收入高、父母文化水平高的家庭,越是有祖父母辈精心照料的家庭,肥胖发生率越高,与发达国家的情况刚好相反;同时,一些地方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的问题仍然未能根本解决。

  “比肥胖流行现状更让人担忧的是所有群体、几乎所有年龄段都出现的持续、迅猛的增长趋势。”季成叶以城市男生肥胖率为例说,北京、上海1985年的肥胖率为1%,2005年上升到12.3%;北方沿海大城市的肥胖率从1990年开始上升,2005年已经达到11.8%,接近北京、上海的水平;沿海中小城市直线上升,短短10年间从2.4%增长到8.3%;内地、南方大城市从1995年开始上升,10年间从3.1%急剧上升到6.8%;内地南方中小城市的增势相对慢,但10年来也猛增了6.1%。

  “肥胖对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危害很大。”季成叶说,从即时性生理危害来看,肥胖者怕热多汗,容易中暑和虚脱,而且由于肌力和耐力差,容易发生创伤、车祸、扭伤等意外事故;从学习能力来看,肥胖越严重,对学习能力的损害就越大,因为他们的耗氧量大,昏昏欲睡,影响学习,而且由于懒于活动,容易削弱感知、注意和观察能力,导致信息量减少;此外,肥胖还容易造成其心理、行为问题增加,甚至出现诸如高血压、脂肪肝等肥胖相关疾病。

  导致体质下降的五大因素

  1993年,孙云晓的一篇关于中日少年探险夏令营的文章——《夏令营中的较量》曾震动全国,引发对中国教育的大讨论。14年后,作者再次强调,孩子的较量就是国家未来的较量,孩子的隐患也是民族未来的隐患,青少年的体质影响着国家的竞争力,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季成叶对本刊记者说,现在有的学生跑800米的速度,要是走路快一点都能跟上,甚至还不时听说女大学生因为跑800米而被抬回宿舍,你想想,如果我们的孩子连跑个800米都不行,他们还能有什么用呢。种种刺激,促使社会反思背后的原因。刘海元认为,教育、学校、体育、家长和社会都有其检讨之处。他表示,“从教育的角度说,我们很清楚,虽然一直强调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还是在执著地流行。”一些地方和学校,由于过分重视升学率,把升学率看作是教育工作成绩的惟一指标,为了保证升学率,凡是与升学考试相关的学科,就受到重视,未能纳入的学科则被忽视,甚至挤占。这就使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缺少锻炼时间,必然导致体能下降。

  “从学校这方面看,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还未能很好扭转。”比如,有些学校的体育投入严重不足,场地、器材都很短缺,难以满足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这充分说明学校还没有把体育教育真正当作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认真对待。

  “从体育自身看,大家仍然特别重视竞技体育,而对群众体育相对放松。”体育工作应首先侧重群众体育,保证国民体质,在此基础上再适当组织竞技比赛,这是世界流行的体育观。然而,不少地方的实际工作却背离了这种体育观,不仅经费投向偏重竞技体育,而且各方面都热衷于宣传体育竞赛名次,对群众体育状况却不够关心。

  “从家长的情况看,很多也不重视孩子体质、体能的发展。”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不生病就是健康,孩子近视了就给他们配眼镜,但就是不舍得让孩子把时间用于体育锻炼,对孩子身体素质的提高重视不够。

  “从社会来看,伴随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体能下降的现象普遍存在。”比如,大家出行靠汽车、上楼坐电梯、洗衣做饭等家务劳动都有了现代化的工具,体力活动大大减少,运动量大大降低,体能随之下降。

  用五年时间改善学生体质

  有鉴于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提出,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该《意见》还要求,要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确保青少年休息睡眠时间,加强对卫生、保健、营养等方面的指导和保障,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加强体育安全管理,指导青少年科学锻炼。“增强体质最终还要靠体育锻炼,因此我们把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加强青少年体育、提高青少年体质的一个战略举措。”杨贵仁说。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就是要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

  事实上,学校组织孩子科学地运动起来被认为是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要手段。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体力活动与营养项目组在北京市和平里二小进行了“快乐十分钟”试点,希望通过每天10分钟的有效锻炼,让学生了解健康知识,减少静坐的时间,促进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从而达到愉悦身心,增强身体素质的目的。

  “‘快乐十分钟’在和平里二小开展两年以来,对增加学生体力消耗、控制肥胖率和近视率有明显效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说。他表示,两年前“快乐十分钟”领导组选取了两所小学,如今对照效果明显不同。作为实施了“快乐十分钟”的和平里二小的同学们,超重、肥胖率有下降趋势,没有新发近视眼。而没有实施“快乐十分钟”的另一所小学的同学,肥胖率、近视率均有所上升。

  “应该说,国家制定的5年达标计划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季成叶对本刊记者说,因为现在总的趋势是青少年体质在下滑,用5年时间扭转这种局面,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