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政府状告家长能否解决孩子辍学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9日 09:00  羊城晚报 

  不久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柯坪县的玉尔其乡、阿恰勒乡人民政府,将29名孩子的家长告上法庭,理由是他们的孩子因忙农活辍学,要求法院责令家长把孩子送回学校读书。

  (据6月25日《中国青年报》)

  受教育权不可随意放弃

  国家颁布了《义务教育法》,不仅对孩子的受教育权利有明确的规定,还免除了学习的相关费用,更具有一种“强迫”的意义,现在的家长已经不需要为学生的上学负担操心了,教育是国家的义务和责任,同时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国家的权利”,一种孩子和家长都必须无条件接受的责任,但是现在不少孩子家长看来,国家好像只有教育的义务,没有“强迫”教育的权利,不管你学校是收费还是免费,家长都有操控孩子“自由”的“绝对权力”,因为孩子是家长的“私有”,让孩子无条件的顺从家长也就仿佛是“天经地义”的了。

  从“传统意义”上讲,孩子是家长“私有”的理由是可以成立的,但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来看这种认识有很大的偏差,孩子是家长的,但同时也是国家和社会的一分子,孩子将来是要走向社会的,不仅是要为国家的建设服务,更同时要为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现在国家虽然义务教育普及了,一些孩子家长把这种普及放弃,不仅直接影响到孩子今后的成长,影响到将来国家和社会,同时也是对自己和子女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因而,地方政府将这些家长告上法庭既是在教育家长,迫使家长负起责任,更是在维护孩子的合法权益,政府状告学生家长一事非常具有标本意义。 (上官一竹)

  更应关注农民生存环境

  孩子的受教育权不能被恣意剥夺,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乡政府状告学生家长,是对学生家长的法律启蒙。叫好之余,我们却不能止于思索。必须追问:在柯坪县,为何有那么多家长勇于置孩子前途而不顾?为何置威严法律而不顾?

  一个细节不容忽视:柯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里的农民长期生活在贫困环境中,信息比较封闭,观念得不到改变。显然,表面看,学生家长胸无大志,目光短浅,实际上这背后隐匿着残酷的现实———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当温饱尚未解决之际,追逐口腹之欲,而不是精神营养,这只不过是发自本能的意识。因此,当我们在力挺乡政府的状告之举时,是不是该体恤贫困农民的揪心之痛?当我们在谴责困苦农民的燕雀之志时,是不是更应该关注当地困窘不堪的经济状况?

  据报道称,一些农民认为,农民家的孩子大了,就该替家里干活儿挣钱,书本上的东西知道得再多,也没地方用。毋庸置疑,这样的认知是经不起推敲的,但他们的想法却并非一点道理都没有:在当地,他们确实没有看到读书能带给他们希冀,以及灿烂的前景,当读书不能迅疾转化为生产力时,当读书甚至成为家庭拖累、成为家庭贫困的加速器时,他们的功利完全可以理解。

  在这一现实语境下,我这样解读乡政府状告学生家长:不真正使当地农民脱贫,不彻底改变当地信息闭塞的状况,不让当地农民切身体会到读书的诸般价值,单纯的状告之举,除了起点普法作用外,意义不大。(王石川)  

  关键让农民看到读书的实惠

  政府起诉农户能解决辍学吗?笔者并不看好,或许只能搔搔表面之“痒”,难以破解实质问题。近年来新“读书无用论”越演越烈,尤其贫困农村更甚,其直接后果是大量农村儿童尚未读完九年义务教育便辍学,有的随父母外出打工。“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既有认识问题,即部分农民对教育的重要性,对读书跳出“农门”、改变命运认识不足。但更多是实际困难,教育投资居高不下,尤其是昂贵的上大学费用,使贫困家庭不堪重负,有报道说,一个本科生的教育投入,相当于大西北一个农民20多年纯收入,不就是鲜活的注解吗?更令人沮丧的是,巨额教育投资难有回报,大学生就业一年难过一年,毕业即失业现象越来越严重,尤其贫困农民在城市举目无亲,没有一丁点“关系”可用,孩子就业更是难于上青天。这一切无疑加剧了“读书无用论”。

  因此,有效遏制贫困农村辍学,政府要做的不是“过度”使用法律惩罚失学儿童家长,而是让农民知晓、看到读书的好处。教育农民懂得读书的极端重要性当然不可缺,但更要让农民亲眼目睹读书的回报,从而坚定投资教育的信念。达到这种效果,政府首先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切实解决贫困家庭无力供养孩子上学的困难。同时要想方设法保障就业,消除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不正常现象,让农民真正看到读书的实惠。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