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说中国孩子没有吃苦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3日 08:37  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有这么一种舆论,说是在我们中国没有吃苦教育,中国的孩子们都是在蜜罐里长大的,故而都欠缺吃苦精神。为了支持这个舆论,还有不少人举出了例子——诸如日本的小孩和中国孩子一起爬山、中国孩子因怕苦半途而废等等。

  我不知道这种舆论有多大的代表性。我只知道,晃动在我们眼前的是,在许多座城市,每天起得最早的群体不是大人,而是孩子,读书的孩子。读书的孩子们(包括很多小学生)按学校的规定兢兢业业地上着早、晚自习,家远的孩子每天早上5时就得起床,晚上回到家常常已过22时。他们过的是两头不见光的生活,可谓披星戴月。而且,不论是热浪滚滚的酷暑,还是白雪皑皑的严冬。这还是条件相对优越的城市。在乡村,读书孩子面临的困难就更多了,上学需翻几座山的情况并不罕见,在吃不饱肚子的状况下,还常常要帮家里拾柴火、打猪草。

  虽说嚷着减负,但考试制度决定了孩子们仍然要在题海中挣扎。各科的老师都不愿意放弃自己“加强训练”的权利,轮番轰炸后又都争先恐后地布置下成堆的作业,孩子们在白天忙得上厕所都带小跑的情况下,晚上回到家里还得熬更熬点地赶作业,经常奋战到转钟。这还不算有些家长再单另开的小灶、加塞的形形色色的辅导资料。谁都知道,我们中国孩子的书包是最沉的。看那些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背个大包步履蹒跚的样子,真担心那包会把他们小不点的身体给压垮。

  在我们中国,孩子仅仅读好书是不够的。为了做到一专多能,还得拼命挤出时间让他们参加五花八门的特长培训班,或是不远十里、百里、甚至千里地拜师学艺。这样,孩子那本来就少得可怜的休息时间又被“充分”地利用起来。在已被书本弄得筋疲力尽的情况下,孩子们还得再强打起精神,去和钢琴、提琴、琵琶、二胡以及画笔、话筒、舞鞋等等亲密接触,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汗水摔八瓣,再去考级,考过了低级又再接再厉考高级,苦练苦攀登。

  说到吃苦,日本的孩子爬爬山、游游水那算什么?那充其量是劳其筋骨,而我们中国的孩子,不光是劳其筋骨,还在苦其心志。我女儿的一个高中同学,在国内读书时头悬梁,锥刺股,苦不堪言,成绩还老是处在中游。后来去了加拿大,没怎么费劲就考了个名牌大学。回国探亲时她实话实说:“跟人家比起来,我们中国的学生真是苦行僧啊!”我有个教师朋友,在国内教书时总是埋怨学生吃苦精神不强。后来去了国外,跟人家做家教,偶尔让那些小孩做的练习稍多一点(按他说其实还不及我们孩子的1/5),那些孩子就要造反,家长们也有意见。他不由得感叹道:“还是我们的孩子经折腾、耐苦磨啊!”

  看着孩子们夜以继日苦读的情景,目睹孩子们风里雨里学艺的身影,你能闭着眼睛说他们都是生活在蜜罐里、没有吃过苦吗?谁说我们中国没有吃苦教育?谁再这么说,我跟他急!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