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应时而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09日 08:28  中国新闻网 

  今年暑假,上海的一群“特殊病症”的孩子接受了集中特训。中小学开学之前,上海市开办了青少年“网瘾综合矫治特训营”,以心理咨询方式治疗网瘾,“让网络不再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绊脚石,而是实现理想的助推器”。

  网络普及化带来信息资源的平等共享,精彩的虚拟世界也俘虏了一批青少年的心,使其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产生了众多青少年网瘾患者。世界卫生组织对“网络成瘾”的定义是,由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青少年网瘾患者约占青少年网民的13.2%,另外13%的用户有网瘾倾向。网隐对自控能力较差的青少年的成长无疑是很危险的。

  网络游戏是网瘾的首要诱因。上海社会科学院一份题为《上海市未成年人对媒体需求》的调查报告显示,在最喜爱的媒体排行榜中,“电脑游戏”以25.44%超过传统媒体成为未成年人的首选。中国网络游戏史上首个明确级数的重要游戏《传奇》,升级难度大,往往持续10小时以上的游戏时间才能升几级。接连涌现的众多定级网络游戏在青少年中广受欢迎,从平民到领袖,从个人到团体,青少年热衷于在虚幻世界寻找自我实现的方向。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用来“武装攻关”,寻找精神慰藉。近似无极限的巅峰级别甚至吸引着青少年一步步陷入痴狂之中。《新京报》曾经报道:“一名沉溺网络游戏虚拟世界的13岁男孩站在天津市塘沽区海河外滩一栋24层高楼顶上,双臂平伸,双脚交叉成飞天姿势,纵身跃起朝着东南方向的大海‘飞’去,去追寻网络游戏中的那些英雄朋友:大第安、泰兰德、复仇天神以及守望者……”

  此外,越轻松越无意义的内容越容易在短时间内被接受,网络上大量聊天室、无限制无级别的轻松娱乐信息和影像同样极易占据青少年的上网时间。

  青少年群体中出现的对网络重度化使用现象必然对青少年心理、性格、行为形成“连锁反应”:沉溺于网络、喜欢独处、脱离集体、很少与人交流沟通;变得孤僻、怪异;开始消极对待学习任务;忽视身体锻炼等等。然而现实生活中,他们既要想方设法满足网瘾需求,又必须面对学业荒废等问题,便不可避免地产生焦躁、压抑情绪。如果偏执情绪或矛盾心理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引导,做出后果严重的出格行为也就不足为奇。如何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教育,把对网络的应用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已成为当今热议的话题。对于社会发展过程中网络普及带来的“网络成瘾”问题,新的时代则应该用新的素质教育方式来解决。

  于是,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应时而生,网络素养教育随着网络的发展从媒介素养教育中单独分离出来,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开它的功能和意义。何为“网络素养”?就是网络使用者在了解网络知识的基础上,理性地运用网络信息为自身的发展服务。网络素养教育重在教会青少年对网络信息进行正确的识别和使用,用批判意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中国社科院研究媒介内容对青少年影响的专家卜卫说:“利用大众媒体帮助自己成长才是媒介教育的根本目的。”

  青少年面对网络这一新事物缺乏认识而又充满好奇,因而一不小心就会走上歧途。数字世界里存在着低劣和邪恶,同样也存在着有价值的知识和能够发挥孩子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学校应该相应推广专门的网络素养教育课程,帮助孩子们提高对网络信息的选择、理解、评价和创造能力。事实上,在美国以及欧洲许多国家,媒介素养教育早已经成为必修课。我国也应对青少年网络素养进行培训。此外,“参与式”教育也不失为网络素养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一位父亲在对行为恶劣的“网瘾”儿子进行打骂责罚均告无效后,无奈之下自己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再深入观察、参与儿子的网络活动,发掘儿子的正面兴趣点。这位用心良苦的家长用了四年时间终于将网瘾儿子引导到正途上来。家长对青少年使用网络的干预不应是粗鲁蛮横的,并非“凡娱乐休闲者皆禁”,音乐、电影以及游戏等作为文化载体,在文化传播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网络成瘾者”需要更多社会关怀和心理治疗,但从根源上预防才是消除网瘾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对“即成者”还是“未成者”,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都势在必行。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