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家庭教育:理性看待赏识教育

  作者:刘泽文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人总是在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了解自己,同时在不断的体验反思中对自己定位。

  心理学研究发现,出生后几周的婴儿就能跟抚育者面对面地模仿和匹配各种表情;约7~9个月时,婴儿能将积极的表情(愉快、惊奇等)和消极的表情(悲伤、害怕等)区分开来;一周岁左右,婴儿能利用别人的表情作为“社会参照”来决定自己的行动方向。也就是说,婴儿在一个不确定的情境中积极地从自己信任的人身上寻找情绪支持的信息,抚育者的表情(如高兴、愤怒、害怕等)影响一岁左右的婴儿是否惧怕生人,是否敢玩一个新玩具,是否敢跨越视崖(一种虚拟的悬崖);幼儿在两岁左右,随着自我的发展,出现了自我意识情绪,这是一种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如,当他们感到羞愧和内疚时,会产生一种否定自我的情绪体验,而当他们感到骄傲时,则会产生一种肯定自我的情绪体验。所有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我们每个人都有获得他人评价的生物倾向性,他人的积极评价通常可以使我们感到骄傲自豪,他人的消极评价往往使我们感到羞愧内疚。

  正因如此,家长应在孩子完成适当的行为之后,尽快给予积极评价,这种评价具有奖赏的作用,有助于孩子自觉地重复表现适当行为。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就是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增强自信心。

  小学阶段的孩子,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通常都处于一种潜伏状态。具体表现为,孩子的身高和体重增长比较缓慢,心理发展相对于幼儿园和初中阶段,似乎处于一种停滞状态。这种表面上的停滞状态实际上是在为青春期的突变做准备。如果孩子在小学阶段能够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那么到青春期时,往往不会产生强烈的“叛逆”心理。反之,青春期的孩子会将家长的行为规则培养看成是指手画脚的约束,徒增其逆反心理。赏识教育采用正向强化的方法塑造孩子的适当行为,具有科学依据,但需要说明的是,家长应理性看待和实施赏识教育,不可盲目。

  那么,怎样才能保证赏识教育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呢?这里有三个原则供家长参考:

  一、差异性原则

  赏识教育的本质是承认并尊重差异。孩子因为性格、兴趣、爱好不同而表现出种种差异,家长施行赏识教育也要因人而异。外向型的孩子,通常生性活泼好动,喜欢在大人面前出风头,也就是俗语常说的“人来疯”,同时,他们的挫折承受力较强,对家长的叮嘱甚至批评可能转眼就忘。对这种类型的孩子,家长在施行赏识教育时一定要“师出有名”,只有在孩子表现出明确的适当行为之后,才给予表扬和赞许,对于这类孩子切忌盲目的赏识,否则很容易使孩子养成霸道专横的习性;而内向型的孩子,往往敏感退缩,甚至自卑多疑,应对挫折的能力较差,对这种类型的孩子,家长为了增强其做事的勇气和自信心,应常加鼓励和赞许,特别是在孩子表现出适当的行为之后及时加以赞赏,而对其错误行为,在公众场合下不表态,而在私下里教育,效果更好。

  二、赏识与批评、建议结合的原则

  单一以赏识作为教育手段,会很快削弱赏识教育的魅力,易导致孩子自满自傲、固步自封的心态,失去对自我的客观评价,无法面对生活的挫折,所以对孩子的赏识应当和批评、建议相结合,既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势、进步,同时也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及努力改进的方向。赏识、批评和建议三者的有效结合可以提高孩子的自我期望,使其转化为孩子的一种内在动力,从而持续推动孩子进步。特别是,针对那些规则意识淡漠的孩子,家长可以考虑首先给予客观公正的批评,继而再进行建议、赏识,从而恢复其良性发展。我曾为一名6年级的小学生做网络成瘾的戒除治疗。由于父母在深圳经商,他随祖父母一起生活,隔代教养方式的不当,使其沉迷网络而不能自拔。治疗之初,他极不愿意配合,在征得其祖父母的同意后,我没有迁就他的“少爷”脾气,而是严厉地批评了他。显然,他对这种当头棒喝的方式无法接受,开始撒泼打滚,甚至大声谩骂,但始终没有人理睬,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他开始让步。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我坚持赏功罚过的行为矫正原则,逐渐唤醒他已显麻木的规则意识。持续半年的治疗后,他的网瘾症状明显减轻,并乐于按照成人赞许的方式表现自己。

  三、有理、有据、有节的原则

  赏识教育不是一味地“夸奖、迁就、尊重”,对孩子的每一次赏识都应该有理有据,让孩子感到他们值得表扬、有被赏识的具体理由和事实,避免事事表扬。要让孩子在赏识中体会到付出、承担责任本身的快乐,更重要的是使孩子从每一步前进中感到克服困难的愉悦,这样才能将赏识内化为孩子对规则的认同,从而逐步学会客观地自我评价,而不是一味追求别人的赏识。有一次,我儿子在公交车上为一个老大爷让座,老人坐下以后没有任何表示,儿子感到有点别扭。下车后对我说,以后再也不让座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帮助了别人,别人却不知道感谢,我还帮助他干什么!我对他说,给老人让座是一件好事,你做了好事,证明你有爱心,是个好孩子。但如果你做好事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表扬,没有表扬就不再做好事,那还能算是好孩子吗?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但凡一个功能正常的家庭,通常都会对孩子的积极行为加以赞赏,比如,孩子用积木搭了一座房子,家长可能会说:“真棒,多漂亮的房子呀!”这种赏识的自然流露胜过“无中生有”的牵强附会。值得关注的是,现今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通常是家长不知如何对孩子使用批评和惩罚。关于这个问题,建议家长们搜寻一些资料来看,或咨询教育专家。学习善用赏识与批评,胡萝卜加大棒,是家长对孩子进行人格塑造的必修课。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