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教育部透露课本循环试行遇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4日 07:51  新京报 

  教育部透露课本循环试行遇阻教育部日前透露,今春开始,我国农村中小学将建立部分科目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近年来,一些地方试行“课本循环使用”,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经济账”和“环保账”

  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的义务教育法,有“国家鼓励课本循环使用”的内容。北京、上海、山东等地局部推行“课本循环使用”改革试点。上海在2006年秋季开学,针对660多所公办初中学校试行音乐教材循环使用。教材费由政府支付,近20万学生对音乐教材“只使用、不占有、不带走”,教材循环周期为四年。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徐淀芳为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上海试点实施课本循环使用后,按照一本音乐教材循环使用时间四年、同一年级的学生可共享同一套音乐教材来计算,上海660所初中学校四年将节约70余万册音乐教材。按照单价10元/册计算,仅上海公办初中音乐教材一项,四年可节约人民币700余万元。

  三年前,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副院长张扬呼吁推广课本循环使用制度。张扬算了一笔“环保账”:生产一吨纸,需要100吨纯净水、600千瓦时电、3立方米木材、1.2吨煤和300公斤化学原料。目前,我国在校学生约2.2亿人,以每个学生一年两个学期平均使用10册课本计算,一年要用课本20亿册以上。按每人每学期课本平均重1500克计算,如果课本连续使用5年,可节约528万吨文化纸,生产这些纸要耗费300万亩木材、5.28亿吨纯净水和633.5万吨煤。

  与学生读书习惯相冲突

  课本循环使用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能达到“双赢”,但近年来,尽管课本循环使用的呼声逐波起,实际效果却不大。

  上海市教师研究会会长、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分析,原因主要有三:首先,“课本循环使用”在我国现阶段遭遇的最大难题在于新课改产生的“教材不稳定性”,“教材不稳定,课本使用就无法‘循环’”。其次,我国教材的“课”(知识性课程)和“本”(作业训练)长期合二为一,如果为了保持书面整洁、人为地将“课”、“本”分开,推行教材循环使用,则将与绝大多数学生的读书习惯相冲突。第三,课本涉及多方利益。对出版社来说,若推行教材重复利用,无疑动了其生存之本。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