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少林拳等进校园素质教育考验教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31日 08:01   
师生在上拳术课

  少林拳、戏剧等进校园 素质教育考验教师素质

  体育、艺术教育尝试普及 副课老师面临考验

  自去年起,教育部推出集体舞进校园后,一些特色体育、艺术课程也相继走进我省中小学校园。随之,体育、音乐等副课老师也突然变得重要起来。

  为了在校园普及集体舞蹈,我省各学校都抽调了体育、音乐老师参加专业培训。培训模式是先由省教育厅组织全省部分教师到北京学习,之后再由学成归来的老师分别进行阶梯式传授。而事实上,每所中、小学的体育老师都仅有很少的几个人,面对全校学生需要学习的问题,不少学校同样采取了阶梯式的授课:由学会的学生和老师共同教授未学的学生。

  校园集体舞高潮过后,郑州市又推出了少林拳(操)走进小学的课程。同样是缺乏老师,这次参加培训的仍是体育教师。少林拳(操)在学校的教授模式也依旧是阶梯式传授,高年级学生学会后教低年级学生,体育老师除正常的体育课程外,还要负责学、教学生这套少林拳(操),显得力不从心。

  与此同时,在全省率先引进京剧、豫剧进入校园的郑州市中原区秦岭路小学也遇到了老师“非专业”的问题。

  自寒假起,音乐老师马仙菲和郑彦就开始跟着磁带、光盘分别学习豫剧和京剧的几个唱段。两位年轻姑娘尽管已经做了几年音乐教师,但毕业于师范类音乐教育系、学的是声乐专业的她们对学习唱戏还是觉得很困难。“在学校时也接触过一些戏剧唱腔,但只是鉴赏课,要自己学会再去教学生,这中间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马仙菲跟着磁带学了3个星期,掌握了《花木兰》里的“谁说女子不如男”唱段和《穆桂英挂帅》的唱段。在上了4节课后,三年级学生基本能够顺利掌握调子。同样,郑彦教会了学生《红灯记》和《智取威虎山》唱段。

  两位老师很努力,但也只能教学生一些戏剧中的皮毛。“跟着磁带只是单纯地模仿曲调,戏服、化妆造型、唱段技巧、肢体语言等所代表的含义、所表达的感情以及戏剧背后的文化我们都没有专门学习过,也很难把这些教给学生。”马仙菲说,随着国家对于课程改革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副课老师的专业性和知识面也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缺乏专业老师9岁娃、豫剧名家成了老师

  如此一来,这些小学体育、音乐老师并不轻松。马仙菲说,她在学校担任着两个年级的音乐课,一周共有18节课,同时还负责学校的大队辅导员工作,要组织学生参加活动,还要在学校组建的舞蹈队里教学生跳舞。

  校园集体舞蹈和少林拳(操)进入校园后,现在学生课间要跳多种操:少林拳(操)、低年级和高年级不同内容的集体舞、学校自创的铃鼓舞以及学生广播体操。“学生要学的内容很多,老师要掌握的内容就更多。”她说,随着素质教育的一步步推进,对于音乐、体育等老师的要求也在一步步提高。

  郑州市中原区伏牛路第四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学校的体育老师不多,正常的体育课程已使老师感觉很累,加上特色课程的开展,每天保证学生锻炼1小时、体育艺术2+1课程项目等相关要求,体育老师很难抽出时间教授学生更为专业的少林拳(操)等课程。

  为了弥补缺乏专业少林拳(操)教师的缺憾,学校只好请了一位9岁的小娃娃当老师。这位“武林风”小擂主自幼跟随在某武校当校长的父亲练习武功,在教同龄娃娃的同时,也成了该校体育老师的专业教师。

  教体育的党老师说,教育部门组织集中学习了两天,他总共学会了1/3,剩下的课程还需要跟着光盘和教材学习,等学会后再教给学生,“其实我们很想请一位专业的武术教练到学校来教我和学生一起学习”。

  和党老师的心情相同,渴望专业人士为学生和自己上课的马仙菲,盼来了一位专业的豫剧人士。

  3月18日,学校请来了常香玉的小女儿常如玉为学生上课。一节课下来,马仙菲感触颇深,“听专业人士上课和听磁带的感受完全不一样,学校开设这样的课程,还是应该请专业老师来上课。”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