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垃圾中诞生的诺贝尔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6日 23:43  《中国中学生报》 

  百科知识

  从垃圾中诞生的诺贝尔奖

  1975年,美国费城的艾伦教授到日本进行学术访问。在东京技术学院实验室参观时,楼道角落里的一堆既像塑料又闪着银光的薄膜引起了艾伦教授的注意。当他好奇地询问陪同的白川教授时,对方不以为然地回答:这只是一堆废品,毫无科学价值。

  白川接着告诉他,那是一个外国留学生在做高分子聚合实验时,由于没听清规则和要求而制造的一种莫名奇妙的产品,被丢弃在那里已近5年了。艾伦对这堆垃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研究了几日后,他提出将此堆废品带走的请求,白川教授爽快地答应了。回到费城后,艾伦教授不分昼夜地埋头在实验室里对这堆垃圾进行研究。最后,当他将一些微量碘加入这种聚乙烯时,奇迹发生了:这堆“废品”的导电性一下子提高了千万倍,真正成为金属般的导电塑料。这个发现震惊了全世界,因为自1868年发明第一种塑料以来,这种塑料为绝缘体已成为科学界的定论。但艾伦教授的发现却打破了常规,这个有悖“常理”的科学研究成果,使他获得了200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小仁

  为何叫“食指”

  手的第二个指头叫“食指”,这和拇指、小指、中指的命名似乎有些区别,与食指的大小、位置无关,却似乎与食物有关,这是为什么呢?其实,食指最早真的和吃有关。古人习惯用这个指头试探汤水、食物的冷热和味道,然后放到嘴里吮一下,因此,古人就将这个手指称作食指。之所以选择食指来做这个工作,也许是因为相对于其他手指来说,食指较为灵活,尝起食物来非常方便的缘故吧。

  小明 

  信为什么论封

  据考证,汉代以前没有发明纸,那时,人们把信写在特制的木板上,这种木板一般为长条形,称为“牍”,因其长度为一尺见方,所以又叫“尺牍”。

  信写好后,同样需要密封起来向外发送。于是,古人就用大小相当的一块木板盖在“牍”有字的一面上,这块木板称为“检”。

  “检”与“牍”要用绳子系在一起,为保密起见,古人又在“检”的中心位置挖凿出一个小圆孔,然后填泥砸实,在泥面上加盖印章,这叫“封泥”。如今,在一些古墓中还能发现这种加盖印章的“封泥”,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

  后世几经演变,“封”便成了修饰“信”的量词。

  泉林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