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小学生读书竞赛获奖为升学

  “读书竞赛结束了,但我们的担子还没有卸下来,老师要求进决赛的学生写参赛随笔,没有进决赛的则要写反思……真是太痛苦了。”昨日,汉口一位小学生向本报投诉。她说:“明年不想参加这样的读书竞赛了。”

  近日,本报家长QQ群内热闹异常,家长们关心的焦点集中在22日刚结束的武汉市小学生读书竞赛。不少家长反映:读书竞赛的辅导书及试题涉足面太广,就算大人也有很多都答不上来,何况小学生?光靠这样的死记硬背,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

  一位家长说,从初赛到决赛,孩子每天都要背知识点,上早自习要背,回到家里还是要背,因为老师每天都要检查,答错一个抄10遍。

  采访中,不少小学语文老师忧心忡忡:这种变了味的读书竞赛,非但不能激发孩子阅读的热情,反而会扼杀他们的阅读兴趣。

  语文教师的困惑

  竞赛变味,伢们负担加重

  “初赛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题,请考生指认四家电视台的台标,其中有家电视台的台标,几乎无人认识。”谈起读书竞赛,武汉一所重点小学的祝老师感到十分困惑:“认识电视台的台标,和读书有什么关系?”

  青山区某小学从教近十年的周老师,对读书竞赛试题也表示不理解,尤其令他感到气愤的是有些题目非常刁钻古怪,如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什么?根据“相扑比赛开始、练拳脚的男人”,分别猜出一个中国城市的名字;十进制、二进制的故乡是哪座城市?等等。一些辅导资料上还有诸如“中国工商银行发行的信用卡是什么卡”、“路透社的‘路透’表示什么”等题目。几位老师表示,部分知识点超越了小学生的阅读范畴。

  “能答对这些稀奇古怪的题目,就能说明孩子阅读面广吗?”周老师说,孩子参加读书竞赛,按理说不用进行赛前准备,可老师、学生却都为此忙得慌,“读书竞赛变了味,完全是给伢们增加负担。”

  据介绍,因为读书竞赛是武汉市教育部门组织的,各校都非常重视。“组织学生参加读书竞赛,语文老师们的心里都很矛盾:不让学生复习和背诵,怕学生在竞赛中吃亏,真这样做了,孩子们真正的阅读时间更少了。”汉口一小学校长无奈地说,孩子喜欢的,自然会记住,潜移默化效果更好,而现在这样强迫孩子背考题,恐怕只会扼杀孩子的阅读兴趣。

  学生家长的无奈

  孩子获奖为升学加砝码

  老师感到困惑,参赛学生的家长则是无奈。

  20日晚7时,武昌水果湖步行街的一家培训机构内,坐满了等待孩子下课的家长,其中不少是送孩子来进行读书比赛培训的。

  30多岁的陈女士说,孩子在省实验小学读四年级,从8月份开始就报了培训班,共交300元。至于孩子培训到底有没有效果,她也说不清楚。

  但不少家长还是硬着头皮让孩子参赛。一位家长直言不讳:“这是教育部门组织的竞赛,如果孩子能获奖,将来在升学时可能是个‘砝码’。”

  晚8时25分,上四年级的小雨(化名)走出教室。她告诉记者,培训班讲的内容有文学、时政、历史、科普等。“平时,学校老师也会讲些参赛试题,在这里也讲模拟试题,在家还要背《读书竞赛赛前必读》,比上学还累。”

  据介绍,报名参赛后,不少学生都要准备两本名为《小学生读书知识竞赛冲刺训练》(上下册)和《小学生读书知识竞赛参赛必读》(上下册)的书,因为竞赛试题可能出自这些赛前辅导书。

  一位家长说,乍一看书上的内容真是丰富多采,无所不包,上有天文地理,下有历史政治。“但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孩子,有可能看这么多书吗?有时间看这么多书吗?”

  专家呼吁

  别让读书成为一种功利

  小学生读书竞赛,能否达到教育部门所谓“促进小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引导他们快乐阅读”的目的?带着这个疑问,连日来记者采访了教育界相关人士。

  “出发点也许是好的,但是否需要通过比赛的形式来提升读书兴趣,有待商榷。”武昌某小学副校长认为,阅读本身是快乐的,带着兴趣、个人喜好有选择的阅读更是快乐无比,但如果只是因为比赛而读书,就失去了“阅读”的意义。

  青山区一位小学语文老师认为,武汉市小学目前“有赛就有奖”的规则,给校外培训机构提供了“商机”,更加重了沉重的负担。

  一位小学校长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推荐一些书目给学生,引导学生读有意义的书,“只有这样,阅读才能真正让孩子们快乐起来。”

  链接

  为了“促进小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引导他们快乐阅读”,2004年,武汉市教科院教研室组织了首届小学生读书竞赛,针对3—6年级的学生。至今已是第五届。每年11月由各区组织初赛,获胜者参加全市决赛。每名参赛学生需交报名费10元。记者闻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