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年级为小升初放弃快乐童年计划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3日 13:17  中国奥数网 

  为了小升初英语 我从孩子三年级就放弃了快乐童年计划

  中国教育制度令人感叹,但是唏嘘感叹永远于事无补,因此面对现实,在有限的条件中尽量让孩子快乐高效的成长才是硬道理,所以就需要家长本着务实的原则早早规划,才能从容应对不断花样翻新的小升初政策。不管小升初政策如何改变,择校在今后10年之内不可能消失,古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国人溶于血脉的理念,不可能因为可笑幼稚的小升初政策就停止了。只不过择校证书的取消,令真正的能力更为重要,应试教育被某种程度的抛弃了。另外永远不要寄望于孩子中学以后会开窍,就知道学习了。如今生活里诱惑如此之多,成人尚不能抵御,何况孩子,初中以后能跟上团队步伐,就要偷乐了,发愤图强的孩子,九牛一毛。因此,小学阶段孩子学了多少,决定他将来可以走多远,所谓快乐童年梦想就请你放弃吧!     

  我从孩子小学三年级开始,放弃快乐童年计划,加入培训大军,现在孩子四年级,目前参加剑桥中学英语三级的学习,英语三一口语五级水平,别人都惊讶于孩子进步之快,我的经验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如果重新来过,我会尽早规划,不让孩子这一年走的如此辛苦。

  孩子3-5岁,是观察阶段,尽快确定孩子有前途的发展方向在哪里,这阶段可以不断的更换兴趣学习,不要强迫。学语言的孩子共同的特点是读书的兴趣都比较高,认字能力比较高。且是自觉行为。比如通过听讲故事、认读路标牌匾、跟随大人看报纸等方式自觉学习,而非父母强迫学习。确定孩子有学语言的基础后,应尽早做出培训计划。

  小升初的英语学习启蒙应该在上学前一年完成,这是因为上学后你和他都要适应生活的巨变,方方面面太多事照顾不过来,你会没耐心按照预想的计划完成养成教育,那时所有的预期都将打折,而你也最终见不到完美的结果。这段时间很重要,要让孩子对英语建立真正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听读习惯,这需要你的心理诱导技巧,和非凡的耐心,而且,启蒙阶段有一些要点是必须注意的,请你牢记我的忠告,万不要踏入以下的误区。

  1. 切忌要求孩子背单词、并亲自执导他学英语

  这样说可能剑桥的老师合或者自认英语程度很高的你会很不高兴,但我还是要说,请你遵守这个纪律。给孩子的第一本教材要选择口语的,最好是进口教材,故事多,儿歌多的那种。学习期间多鼓励,少批评,尽量将学习粉饰成游戏,从而更容易让他建立兴趣。不要用孩子会背多少单词相别人炫耀,那是字典不是说英语,我曾经见过中关村某小一个孩子,7岁会背3000个单词,但是听不懂“What's your name?”。你要知道学历再高你也是中国人,母语从来不是英语。现在就是国产教材,基本也是请英语国家的人录制的磁带,所以你从一开始就要告诉孩子,即使是老师读音也可能出错,只有磁带是对的,大声读到跟他一样就可以了。每一次进步都要有相应的鼓励,而且时常花样翻新,这是幼儿进步动力来源,十分重要,要知道好孩子都是跨出来的。

  2. 切忌要求孩子把刚学的课程进行翻译

  要知道英语与中文的组织结构、语序、思维方式绝对不同,让一个母语还未成型的孩子翻译,会让他语言结构混乱。刻意忽视他说了什么,只要读音标准、课文背得好,就大力夸奖他,尤其家里有客人的时候。长大后他会说英语的时候就是英语思维,脱口而出,说中文的时候就是中文习惯,完全没有应激反应的过程。家长应该跟客人有沟通,要他们不要提诸如“你说的什么呀?”之类的愚蠢问题。

  3. 能张口说,发音准永远是你第一追求的目标

  达到这个目标没有捷径,把好听的英语词带当背景音乐播放。每周听读累积时间超过1小时,每隔几个月就会有质的变化,实际上疯狂英语的学习方法是科学的、最有效的。即使你是英语文盲,真正让孩子做到这一点,你的孩子在英语方面一定会有很好的成就。你只要在他获得好成绩时给予适当奖励就好了。

  4. 单词和拼写永远都不是你该着急的

  英语只有26个字母,大小写相加也只有52个,两天就可以掌握了,所以单词和拼写永远都不是你该着急的。即使你面临三个月之后的笔试,每天突击背10个单词,负担并不重,三个月就是900了。你的孩子学英语是为了考绩没错,最终要用它做语言交流,而不是当字典、玩拼字游戏。

  5. 永远不要想充当孩子的老师

  90%的国人外语教育是有问题的,与母语国家脱节的,无论语法还是读音都问题多多,所以磁带才是好老师,学龄前,孩子只要当录音机就好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