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应该多给自闭症患儿些温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1日 08:40  金羊网-新快报 

  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关爱日”。3月29日,在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协会举办的公益宣传活动上,我们看到了充满自信的“自闭儿”主持人,还有他们塑造的西游记人物以及激情洋溢的爵士鼓表演。

  尽管台上台前鼓励声一片,然而,坐在后排的不少家长却神情黯然。

  高龄产子的于女士告诉我,她的孩子东东6岁了,是“自闭儿”,全市没有一家普通幼儿园愿意接收他。她只能每月花几千元,雇人接送东东到某康复中心培训。“我们夫妻年纪都不小了,等我们死后,他该怎么办呀?”说到这,她有点哽咽。

  于女士的苦楚道出了目前自闭症患者的“生存空间”极其有限的残酷现实。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目前的患病率约为6.7/1000。患者要么冷漠、要么沟通方式怪异,语言运用能力差以及行为偏激、刻板。在“自闭儿”中,75%智力低下,20%智力正常。但为了确保升学率,很多普通学校会排斥“自闭儿”。小部分“自闭儿”的家长说,孩子有幸能进入普通学校读书,还需提交一份“特殊证明”,证明孩子弱智,由于怕影响其他同学,“自闭儿”入学后也只能坐在课室角落。其他“自闭儿”只能到特殊学校进行隔离教学。

  但香港与广东的模式却迥然不同。

  香港对“自闭儿”采取“融合教育”。大部分香港普通中小学都有“自闭儿”,部分学校还倡导“全校参与”———每个自闭症学生由校长、老师一对一负责;学生中则开展“大哥哥、大姐姐计划”,高年级的学生帮助低年级同学,同班同学互相照顾;同时,学校还会开展“个别教育计划”,“自闭儿”除大部分学科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外,其特别感兴趣的学科将被抽出,并进行针对性培训。实践证明,在正常化环境中受教育,“自闭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融合,是国际上对‘自闭儿’的教育趋势,我们倡导内地朝这个方向改变”,当香港特殊教育顾问黎瑞英博士在台上大声疾呼时,台下家长们的眼神依旧黯淡无光。

  也难怪,家长们要的,只有说远远不够。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