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复旦附中康桥学校的教学理念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9日 09:29  东方网-文汇报 

  上海市民办复旦附中康桥学校从“激发兴趣、指导方法、培养习惯”三方面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他们的“网络数学”,导读课、预习课,“一日三训”等做法分别在对应兴趣、方法、习惯三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为培育学生“学会学习”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网络数学激发兴趣

  数学教学是复旦康桥学校的一大亮点,经过几年的实践他们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康桥数学”教学模式。简言之由①“课堂教学”(夯实基础,形成优良的数学素养);②“网络数学”(超学年学习,形成扎实的运算能力);③“思维训练”(发掘潜能,养成优异的思维品质)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有其培养学力的教学流程,它的构建核心是尊重差异、提高学力;自主探究、学会学习。

  就拿“网络数学”来说,它是一个综合小学至初中不同运算习题的在网络上进行计算练习的课程平台,共分六个级别二十四个阶梯。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每天操练20分钟,人机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由于程序设计了“错不能继续”的功能,所以计算一旦错误学生必会自动纠错而使之能进入“下一步”继续操练,促使他不断超越自己,无形中培养了自主学习、善于思考、注重效率的学习品质。不同能力的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学习水平自主探究、独立练习,涌现出许多超越自己年级计算程度的跨学年现象。以07年五年级为例:

  五年级:超五学期(八年级第一学期计算程度)占38%,超四学期(七年级第二学期计算程度)占7%,超三学期占6%,超二学期占36%,超一学期占6%。

  从以上的统计可看出网络数学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习动力,开发了学习潜能。其计算能力的超越发展也必定能给学生带来自信,增强他们在另两个数学模块“课堂教学”和“思维训练”课上的学习热情。

  姚同学六年级转入复旦康桥,数学成绩极差,以致情绪低落心里焦急。数学老师一方面给他在数理方面补缺,另一方面不断赞扬他在网络数学上的成就。一个月后姚同学获得网络数学小组“月冠军”,老师慎重宣布在数学上姚同学很有天赋。这就像打开了天才之门。他能静坐十几分钟冥想一道应用题了,到后来越来越快地轻松完成了所有作业,他跟上了大部队。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姚的进步正像他所说的:网络数学让我不怕数学。

  教学流程传授方法

  任何知识的传授最根本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复旦康桥学校根据学科特点,授之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他们倡导教学中要“先慢后快、慢中学法、循法而上”。注重学习方法的教育手段提高了效率、增强了学力。

  “汉字形象识字法”、“英语单词趣味顺口溜”、“311单词记忆法(新单词连续3天背诵,过1周复一次,过1月复一次)”、“个人数学错题集”、“数学方法论”、“个人成长方案”、“处理矛盾六步法”等等这些都是复旦康桥老师们传授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教育方法。

  他们推行的“预习课流程”也反映了教师通过对新知识预习目标的预设、经过学生自主探索,师生、生生互动实现掌握方法、学会学习的教育观。

  复旦康桥的预习课排入课表,好奇地观察八年级小王老师的数学预习课,24名学生分坐了快组(8人)、中组(10人)、慢组(6人)三小组。课开始王老师发了一张预习导读讲义,用5分钟简讲了预习的内容、方法、达成度后同学们便边阅读教、讲义边做笔记;后15分钟和慢组6位同学坐一起解答他们的提问,看着他们都能做练习后又用10分钟参与了中组同学的预习讨论;来到快组时发现他们已完成导读练习。近30分钟里我们看到学生静心阅读,认真摘记,踊跃讨论,完全不受听课老师的影响,我们觉得这就是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既按着老师的预设学又在探索中了解新知识点、生成新的思路,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主人。

  再听六年级苏老师的语文导读(预习)课介绍:

  语文导读课以读熟课文为前提,做到人人能流利地读通课文,然后以小组合作方式为主(组内成员优良中三挡合理安排,5至6人一组,有一常任组长,其他组员每天轮流担任组长)。阅读课型基本由学生通过导读课自学完成,教师作适当指导。讲读课则根据教师提供的导读要求(大多以导读练习形式出现)以及组内查找的资料进行小组交流学习。如:理解新词,概括课文内容,了解写作方法,知道修辞手法的作用,质疑解疑等。预习时要求成员人人发言,人人圈划,人人做笔记,教师则巡视适当提示。小组基本完成任务后,教师花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大组解疑(此时交流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并请学生筛选出下一节课所要重点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

  这样的预习课,很受学生欢迎,他们能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课堂气氛轻松而民主,也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思维的灵动性和积极性。

  这种课堂结构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特性,教会学生的是一种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本领。

  循循善诱培养习惯

  镜头(一):每天早晚各班集体朗读语文、英语20分钟。嘴上功夫要日积月累。

  镜头(二):每天早中晚校园里管弦乐声四起,琴房里钢琴声悠扬。“一日三训”“拳不离手”。

  镜头(三):教学楼大厅里同学相互你说我演,正在把刚学的课文排演对话、小品。英语要常常学以致用。

  镜头(四):电脑房里四五十名三年级学生正专注地一人一机做着计算题。键盘“嚓嚓”声此起彼落,同学丁手不停头不回地告诉我们:“每天20分钟网数,我要抓紧时间多做、升级”!原来20分钟后程序自行关闭。每天20分钟的计算练习从好奇到兴趣,掌握了其中多做升级的奥妙,不做还会痒痒。

  镜头(五):英语广场人头戳戳,满场的孩子跟着主持人在大声说着英语。大胆说出从“疯狂英语”开始。

  镜头(六):图书馆座无虚席,学生都在安静阅读,不时做着摘记。几百万字阅读量竞赛活动激励孩子越读越入迷。

  镜头(七):三年级英语拓展课上,个个孩子都能翻着字典来对照阅读《英语小读者》杂志。查字典的习惯从启蒙开始培养……

  在复旦康桥校园里摘录的这一个个镜头,反映了孩子们专注学习,“学而不厌”的浓郁学风。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同一件事情反复操练才会变为习惯。当然,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形成过程中常出现反复。如:正确的读、写、坐和握笔的姿势;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适当距离;良好的阅读习惯、预习习惯、复习习惯;听课做笔记习惯、做作业工整、清洁、美化习惯等都是孩子容易反复的。针对孩子可塑性大的特点他们每学年为学生进行“适应性学习”(包括学习热情、听课方法、独立性、毅力等要素)的测试和跟踪,把提高学习适应力和习惯的培养相结合。所以以上所取的七个镜头,也反映了复旦康桥的老师们在教学中以分析、测定班级(学生)的学习适应力为基础,渗透持久力的培养,运用正确体验、经常提醒、不断巩固的手段培养学生诸多习惯的特色。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不懈地训练。“棍棒下出习惯”、“魔鬼训练成习惯”已不适应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这就需要老师在教育中循循善诱、教学中不断创新。复旦康桥学校从培养孩子兴趣开始,从教会学生方法着手,通过环境熏陶、榜样示范、激励诱导、挑战比拼、实践训练等手段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使之贯彻于日常,体现在经常。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教育学生把良好行为内化为品质就形成了其支配人生的力量。教育者也就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使命。

  结尾:实行素质教育,从认知方面来说就是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智慧,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复旦康桥学校注重“兴趣、方法、习惯”,让孩子在启蒙教育阶段形成优良的学习品质,这种学会学习的素质教育将使孩子终身受益。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学校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