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外地生和本地生混编“叫好不叫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4日 08:35  东方网-新民晚报 

  外地学生和本地学生分开编班好,还是混合编班好?在近日浦东新区举行的区级课题中期研讨会上,张江中心小学的《外来务工子女适应性教育的实践研究》表明,混合编班,对外来务工子女适应学校生活带来极大好处,也给本地学生和外地学生创造了充分的交流机会。然而,由于世俗偏见造成的对外来民工的歧视,以及由此造成的对接收民工子女学校的评价偏差,使采取混合编班的学校“忍辱负重”。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是外来流动人口就业、生活的首选城市之一。以张江地区为例,至2008年底,外来人口数已超过户籍人口数。而张江中心小学外地生生源近年来也始终保持在60%左右。

  根据该校调查发现,外来务工子女无论在心理适应、学习适应还是生活适应层面,均表现出积极的特点,但同时也存在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他们的心理比城市孩子更敏感,比农村孩子更复杂。外来务工子女在社会认同和归属感方面较弱,尽管现在许多人都把城市移民称为新上海人,但仅有少数外地学生认为自己是上海人。外来务工子女同伴接纳感较低,在学生人际关系方面,本地学生与外地学生两个群体之间交流相对较少。问卷调查表明,有近半数外来务工子女存在自卑感和孤寂感,甚至出现一些边缘化心理。与本地学生相比,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主观幸福感和自尊分别低了11和12个百分点。同时,外来务工子女的知识基础,首先是课内习得的知识离本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距离较大,其次是课外知识严重不足,较多的外地学生觉得英语与计算机更难学。

  基于此,该校积极尝试拓宽师生之间心理交流的方式方法,建立“阳光小屋”、设立“悄悄话信箱”,拓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绿色通道。该校的混合编班做法,为外地学生和本地学生的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混合班中,教师有意识地安排外地生与本地生结成互助对子;纯外地生班,学校就选择与本地生为主的班级建立友谊班。大队部利用假日小队开展“到同学家中过一天”活动,通过角色互换体验,来感悟生活差距。本地生和外来务工子女走进对方家庭,有助于彼此的认识更全面深化,互相看到对方的长处,发现和学习对方的优点,相互取长补短。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外地生 本地生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