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访河北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者

  在前不久结束的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唐山选手斩获多个一等奖,这些学生的研究项目有什么特别之处?他们成功的秘诀又在哪里?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其中的三名一等奖获得者。在这三名唐山一中的高中生看来,谁都可以成为优秀的创新者,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顾苏海:花花草草摆弄出大名堂

  □获奖项目:《草坪节水创新型实验探究》

  因为获奖,顾苏海成了同学眼里的小明星,她自己却看得很淡,“都过去了,我现在还需要继续努力,争取让我的研究早一点应用到实践当中”。她的创新研究题目是《草坪节水创新型实验探究》,这是一项针对国内外新开发的化学用剂———保水剂对草坪草生长影响的实验。

  □做成一件事不容易

  顾苏海的妈妈是搞绿化工作的,也许是受了妈妈的影响,她从小就喜欢养些花花花草,“时间长了总想着要弄出点名堂”。考上唐山一中后,她便加入了学校的植物组织培养小组。

  去年4月,高一的顾苏海在妈妈的帮助下开始了草坪节水的研究。选草种、分类栽培、定时修剪,历时半年对草坪生长进行观测、测量,记录草坪的生长及成坪速度,这是一项长期的实验,每天重复做一件事,她也有些不耐烦。“想过放弃,但又不想让自己前面的努力白费掉,所以就咬牙坚持下来了。”

  □学习与研究相辅相成

  “再多的苦也比不上收获的喜悦。”顾苏海说,收获不仅仅是获奖,“学术研究培养了严谨的思维方式,我觉得我对问题的分析更全面了。”

  顾苏海说,实验需要大量数学知识,以前学数学只是单纯为了做题,这次是她第一次把数学分析用到实践中,大大提高了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且用到的好多知识都需要查资料自学。此外,因为整个研究要归结为论文,这对以前从没写过论文的她是个巨大挑战。通过大量看别人的论文、请教老师,再经过反复的文字推敲,论文才最终定稿,“以后写论文的时候不会犯愁了”。

  说起创新研究,顾苏海说,其实自己的研究完全源于生活,而且一些研究题目可能正是大家所忽略的身边的细节。此外,她并没有因为做研究而耽误了学习,“学习和做研究是相辅相成的,在做研究的过程中收获了许多对日常学习有用的东西”。

  曾旸:呼吁保护工业遗产的理科生

  □获奖项目:《唐山近代工业遗产的现状及开发保护情况的调查和建议》

  曾旸是一名理科生,但酷爱历史。这次科技创新大赛,他的获奖项目是《唐山近代工业遗产的现状及开发保护情况的调查和建议》,这个项目还上报了全国决赛。

  □查资料时发现问题

  曾旸说,他在高一历史课上学到唐山近代工业时,很感兴趣,课下翻阅了不少相关的图书和资料,并在其中发现了问题。“我看到唐山的近代工业遗产很丰富,但开发保护得却非常不够。”

  从去年暑假开始,他开始进行调查,他要搞清楚唐山近代工业遗产的现状到底是怎样的。“我利用课余时间翻阅了大量资料,去老厂矿厂区进行了实地考察,还进行了问卷调查等。”过程很痛苦,但收获也很多。

  之所以选这样一个课题,他说一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还有就是唐山近代工业遗产保护的相关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此前没有任何机构和个人对此问题进行过系统研究。“唐山作为‘中国近代工业摇篮’,有丰富的近代工业遗产,对其保护刻不容缓。”

  曾旸还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他发现“开发性破坏”、工业遗产底数不清、缺乏科学鉴定和界定等问题都急需解决。“我们必须采取正确可行的行动来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如建立博物馆、申报文物保护、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力度等。”论文写成后,他还专门送到了唐山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希望他的建议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尽早把对近代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落实到行动上。

  □全国比赛要尽最大努力

  因为报了全国决赛,曾旸接下来还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和研究,以充实自己的论文,还要拜访一些相关的专家学者。“全国比赛会遇到很强的对手,需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他说,他当然希望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如果不能获奖,也是对自己的一次锻炼。

  “创新研究的题目就在我们身边,关键是你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的眼睛。”曾旸认为,经过不懈的努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研究者。

  李振坤:转换角度,处处是创新

  □获奖项目:“期冀号地震被困人员搜救器”

  18岁的李振坤是唐山一中高二的学生,在今年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他和蒋明彤凭借“期冀号地震被困人员搜救器”获得河北省一等奖。

  □高中生发明搜救器

  李振坤和蒋明彤发明的搜救器体形细长,能够由狭窄入口进入废墟内部,并在倒塌建筑物下的瓦砾堆缝隙中运动,具有三维运动能力,可前后爬行、转弯和越障,可探测和定位受伤者,还可以为被困人员送去必要的药品和食物。

  李振坤说,他自小就对科学方面的知识感兴趣,常读一些科学小故事,知识就这样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了。“如何把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更重要。”李振坤说,遇到难题时,他会反复运用学过的各种原理把困难克服,而每次克服困难后,他会有一种成就感,对知识的理解会进一步加深。

  □将来报考机器人专业

  李振坤认为自己动手做些小发明有助于学习,特别能锻炼思维能力,让思维更开阔。“现在做题时,我总能想到与众不同的解法。看问题能够转换角度,你就会发现处处都是创新。”

  李振坤打算将来报考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或北京理工大学的机器人专业。“我对这方面特别感兴趣,现在我国需要这样的人才。”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获奖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