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70后怀旧派玩过的游戏(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31日 14:28  北京晚报 

  专题:70后80后玩过哪些老游戏?

  这是一期成人版的儿童节专题,确切地说,是给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大人看的。这个年龄段的人很多已为人父母,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搞一次70后的怀旧派对。70后的童年是特殊的,他们是和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吃过上世纪60年代遗留下来的资源匮乏的苦头,也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生活日益富裕起来的巨大变迁,享受过和父辈一样滚铁环的快乐,也初尝追星的味道和电脑的魔幻。他们也是中国最后一代非独生子女,幸运地拥有兄弟姐妹。

  和90后、00后甚至80后的孩子比起来,70后的童年是简单甚至是简陋的,但他们却有可能是最自由快乐的。看着吃速食戴眼镜玩网游的下一代,70后们是否忆起儿时爆米花摔泥巴钓小虾的日子。重温这份快乐,不仅仅是怀旧,即便没有了池塘,爆米花变得廉价,只要自由的童真之心在,就会发现快乐如此简单。

  一起来过六一吧!

  原创

  那时的概念中玩具都是要花钱的,与其做个“乖孩子”等爸妈奖励,不如索性动手自己做,面筋粘知了,线轴做小车,许多创意就在动“坏脑筋”的时候诞生了。

跳房子
跳房子

  跳房子

  原材料:

  一支粉笔

  一块石子

  锻炼:

  平衡能力

  小孩儿们在地上用粉笔画出一个长方形,里面再分成十个小方格,就成了“房”或者“田”。每人手拿一块小瓦片或扁石头,站到线外往小方格内扔,条件是不能将瓦片扔出方格或压在方格线上。扔准了,单腿一个格子接一个格子地跳,然后保持单腿,弯身将瓦片捡起,回到起点,按着数字顺序继续扔,谁先过关谁赢。

跳皮筋
跳皮筋

  跳皮筋

  原材料:

  旧车胎或

  松紧带儿

  锻炼:

  节奏感

  跳皮筋是那个时候女孩子的专属游戏。用的皮筋一般都是旧自行车胎剪成的胶皮圈,一个个套在一起,想要多长就有多长。可以三五个人一起玩,也可以分成两组比赛,跳皮筋的时候一般会配着歌谣,当时比较流行的有“小马过河”、“马兰花”等。有一套基本动作,玩的时候由易到难,从脚踝一直跳到颈部,直到抬腿够不到了,从头再来。若是中途跳错,就换人。即使没有伴的时候,也可以把皮筋绑在树上自己玩。

  踢毽子

  原材料:旧铜钱和公鸡毛

  锻炼:腿脚协调能力

  那时翻看女生的书包,里面如果没有皮筋,肯定就有个鸡毛毽。鸡毛毽都是自己做的,由一堆公鸡毛和两个旧铜钱做成,为了做个漂亮的鸡毛毽子,很多女生惦记着家里的大公鸡,要是在垃圾堆里看到公鸡毛,也是如获至宝。踢毽子也是花样繁多的脚上功夫,边踢边念叨着“桥,外,别,背”之类的动作指令,从前面踢,从后面踢,从左脚踢到右脚。

  抓羊拐

  原材料:四个羊后腿踝骨

  锻炼:手眼配合

  “羊拐”就是羊后腿踝骨的俗称,一般要准备四个,将它们洗净并染上红或绿的颜色。另外,还要缝制一个一寸见方的布包,里面装入绿豆或小石子。有多种玩法不同规则,普遍的一种玩法是,先将四个羊拐抓在手里,一转手腕将拐撒在地上,并同时抓起布包,每抛起一次布包时,要顺序把拐扶正或按倒,并要接着布包不能落地,最后要一次把羊拐抓起,并接住布包即为赢,如果有一次没接着布包或没按规则顺序扶好拐就为输,就由另一人接着玩,轮流进行直到赛出结果和名次。

  扔沙包

  原材料:几块碎布、细沙

  锻炼:团队精神

  沙包都是自己做的,找几块碎布,缝成小口袋,在里面装上细沙再封口,就是沙包了。一般三个人以上就可以玩,当然,人越多越好。分成两组,一组站中间,一组分成两队站两边,朝中间这组人身上扔沙包。若被沙包打中就要下场,直到同组人能用手接住扔过来的沙包,下场的人才能“起死回生”,但接住一次沙包只能换一条“人命”。

  铁皮玩具

  上世纪70年代是铁皮玩具发展的一个黄金年代。当时的铁皮玩具都是纯手工加工制作,虽然没有多少高科技元素,却有简约的外形和精密的机械装置,带有那个年代特有的时髦气息。比较常见的铁皮玩具有会下蛋的母鸡、敲军鼓的小人、弹跳青蛙、小鸡吃米等,几乎都以上发条为动力,色彩鲜艳,还非常结实。那时的男孩子都以得到一只铁皮小手枪为自己的终极梦想。 

弹弓
弹弓

  弹弓、铁丝枪、水枪

  在“Y”形树枝上套上皮筋便成了一个简易的弹弓。在铁丝枪出现之前,弹弓是男孩们的御用武器,几乎人手一个,每天纠集一帮同伴,练习打仗。铁丝枪算得上是弹弓的升级版。有用粗铁丝和橡皮筋做的,也有用旧自行车链条做的,扣上小纸团做的子弹,比弹弓射程小、威力弱。水枪也是自制的。用打点滴用的橡胶管,用气筒先打点气,然后把圆珠笔的笔心去掉,用铁丝绑在橡胶管上,在水管中加入水,挤压水管,水就出来了,虽然简陋,但这种水枪储水量大,射程远,威力十足。

  弹弹球

  原材料:

  各色玻璃珠

  锻炼:

  指关节的

  爆发力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经典游戏”。玩的人各出数枚,输者将丧失对玻璃珠的所有权。玩法通常是“出纲”或“打老虎洞”。在地上画线为界,谁的玻璃珠被打出去就算输,叫“出纲”;或在地上挖出五个坑,谁先打完五个洞,就变“老虎”,打着谁,就把谁的玻璃珠“吃”掉,这叫“打老虎洞”。玻璃珠也是分等级的,最不值钱的是普通弹珠,然后是磨砂弹珠,再往上就是彩弹——一种透明的彩色玻璃弹珠。最贵的彩弹价钱都在1角以上。

撞拐
撞拐

  撞拐

  原材料:

  无

  锻炼:

  下盘稳定和力度

  选一块平整的场地,在地面上用粉笔画出几个一米左右的圆圈作为“阵地”,一对一两人玩法是在地上的两个圈内各站一人,每人抓住自己一只脚腕,将腿盘起来,用另一条腿跳着走。一人先出圈“攻击”,一人守“阵地”,出击者蹦到对方圈边,两人互用膝盖撞击对方,但不能用手去推拉,被撞出圈或另一条腿着地的,就算输。这个游戏在南方也被称为“斗鸡”。

  拍烟盒

  原材料:香烟包装纸

  锻炼:腕力和臂力

  所谓拍烟盒,就是把香烟的包装纸叠成长方形,按照香烟的档次把烟盒划分成“梭了屁”、“小迪”、“中迪”、“大迪”等级别,谁出的最大谁先拍。游戏规定把一摞烟盒拍成“全过”、“剩一”什么的,谁先按要求拍对了,所有的烟盒就归谁。这个游戏当年时常会在课间休息和中午的课桌上、地上演绎得人仰马翻,狼烟四起。那时的孩子得到一个高档烟盒,比考试得了双百还高兴。

  挑小棍

  原材料:冰棍棍

  锻炼:眼手配合

  那时的冰棍棍通常都是那种细细的圆形竹棍,吃完冰棍后,把它们收集起来,洗干净。玩的时候,把手中的木棍撒到地上,然后用一根棍把相互压住的棍一根根挑开。每次只能挑一根,且不能碰到其他木棍,否则就轮到对方玩。谁抽出的棍多,谁就算赢。

  拍洋画

  原材料:洋画

  锻炼:同拍烟盒

  洋画一般是16开的一张纸,正面印有隋唐演义、三国演义、西游记里的人物,5分、8分和1角的都有,一大张上大约有20张小洋画,男孩们将它们一张张地剪下,随时随地拿出来拍。玩时双方都把自己的洋画拿出来,每人依次用手去拍,靠产生的风或适当的角度把地上的洋画翻个面,对方的这张就归你了。常胜将军手里总是攥着厚厚一摞脏乎乎的画片。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游戏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