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晋堂:奥数的兴起火爆衰微与灭亡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0日 10:12  北京晚报 

  作者:王晋堂

  奥数、奥数,引多少儿童竞折腰。不管你对奥数感不感兴趣,它却是一个延续了十来年的话题。有人说,不懂“奥数”,孩子可能就少了一块“小升初”的敲门砖;不了解“奥数现象”,你就搞不懂什么叫“择校”与“择生”,甚至不懂得中国当代的基础教育;不对奥数现象背后的“奥数经济”有所了解,你也搞不明白奥数何以有这么大的推动力使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如火如荼几近疯狂。

  依据自然辩证法,任何事情有其缘起、发展、衰微以致灭亡。不妨把奥数的发展过程做一个回顾,对于我们认识奥数会有所启发吧!

  缘起

  诞生于小升初电脑派位

  奥数最近的火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追溯改革开放30年的基础教育发展史,一个明显的节点是1997、1998年。为什么在这个时间呢?因为1997年前“小升初”实行全市统一考试,升什么学校是依据语文、数学统考的总分来决定——这和当前中考、高考是一样的,“一分定终身”。由于奥数派不上用场,所以,没有多少学生和家长买它的账,没有多少人理它的茬儿,也没有趋之若鹜青睐于它的气氛。

  1997、1998年以后,“小升初”实行电脑派位。从此,决定孩子升什么学校由这个“洋抓阄”来决定。实行了不到两年,电脑派位遇到严峻挑战:一些家长不甘心自己的宝贝儿女被派到一些薄弱校或者普通校,一些重点学校也不待见派进来的“差学生”(有老师愤愤地说,“从来就没教过这么差的学生!”)。有电脑派位这道“大坝”横在那儿,倘若不能推倒它就不妨给它打几个眼儿。“奥数”就是打的一个眼儿。当然,打的眼儿还有别的,比如公(共)英(语)、比如文艺体育科技特长生、比如“共建生”等等;这么说吧,凡是能够使小学生跳出电脑派位的,都是“眼儿”。若不信,可以查查相关数据,“公英”、“特长生”、“共建生”都是在那个时候迅速膨胀起来的。

  火爆

  “奥数经济”是幕后推手

  可以说,“小升初”、“择校”与“择生”为奥数派上了用场、喂肥了奥数,奥数又为“择校”与“择生”之风推波助澜、火上浇油。2005年“迎春杯”报名人数达到4万人,奥数火爆达到顶点。也是物极必反吧,当其时也,也是奥数从白热化走向衰微的一个拐点。2005年北京市教委明令叫停大规模的奥数竞赛“迎春杯”,并且明确各校自办的奥数竞赛也属违规。今天,“奥数”、“公英”的“眼儿”理论上已经被堵上——“小升初”不得再看它们的证书,初中也不得再设数学、英语的所谓“实验班”(“重点班”的别名)。这里说“理论上”,是说现实中它还有市场;悄悄的、隐蔽的,还在小升初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把奥数从不起眼推向极致的,有一个不可忽略的推手,就是——说得好听一点,称作“奥数经济”吧。据媒体调查披露,某一培训机构举办奥数班的收入,一个学期就超过1700万,一套奥数教辅材料销售收入就超过780万。许多出版商是吃这个饭的,一套套的奥数教辅材料连续十几次甚至36次印刷,一家出版社2005年起出版奥数“图书”,至今已近1000万册!办班的、出书的、教奥数的,都发了大财。有媒体测算,每年奥数经济可达几十个亿!这就是奥数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深层次原因吧?这么丰厚的利润,各方面既得利益者都要拼命维护它。这就不难理解当北京理工大学杨东平教授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时,除了得到一片赞成拥护的回应外,在反对者的声音中(正常的反对意见是应该容许的),夹杂了谩骂、诽谤,甚至恫吓。这也使人看到了奥数教育从衰微即将走向灭亡时最后挣扎的征兆。

  实质

  奥数只是“变戏法”的数学

  当奥数教育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还有人对它满怀留恋。奥数这玩意儿闻着臭可是吃着香啊!善良人们大概有这样几种声音。一种是“奥数对于训练孩子的数学思维还是有好处呀!”一种是家长的顾虑:“没了奥数,孩子怎么进好学校呀?”还有一种是“取消了奥数,孩子干什么去呢?”

  我们先来看两道奥数题,领教一下它有什么奥秘。例一:2005×3/8-0·375×1949+3·75×2·4=?例二:污水处理厂有甲乙两个水池。甲池原有水960立方米,乙池原有水90立方米。如果甲池的水以每小时60立方米的速度流入乙池,问:多少小时后,乙池中的水是甲池的4倍?这就是典型的奥数题。我们不妨分析一下。第一题是一道小数、分数的混算题,如果学生知道1/8=0·125,会提取公因式即可;而知道这一点,雕虫小技耳。第二题是“一元一次方程”,在初中是“小菜一碟”。对于小学生而言,奥数无非是“鸡兔同笼”这样的难题,在初中只是达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水平。这种把中学的知识用来考小学生,对于“开发”小学生的智力是毫无价值的,只会使学生对于数学产生畏惧心理。还有一些题目,充其量是类似于脑筋急转弯那样的“捉弄”孩子的伎俩。

  我们看看数学大师们是怎样批判奥数的吧!他们首先反对其如上述奥数题目的错误方向。第二反对其功利化、商业化的炒作。

  中科院院士石钟慈认为“奥数”不是真正的数学:“比赛侧重的都是技巧性问题,那(奥数)只是会‘变戏法’的数学而已,失去了数学那种纯粹的美。”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说:“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正在扼杀我们的天才。”他尖锐地指出“数学教育的关键,不在于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上拿了多少奖,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瞿钧说:“‘奥数’是数学里的‘杂技’,对学生思维发展没有太多好处,只会让他们从此惧怕数学而远离数学,有的地方更是靠开设大规模竞赛班来赚钱。即使是那些‘奥数’获奖者,在数学家眼里也只是会考试不会独立思考的应试学生。因此,学校应该拒绝‘奥数’题目、‘奥数’教材进门,初中学校也不应该为招到好生源而把‘奥数’作为测试手段。”裘宗沪教授说:“今天的奥数班学的东西太多,内容不胜其烦。”“现在报纸上登一些广告,说什么奥数班,什么名师授课之类,简直是夸大其词。这是我们非常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人人争入奥数班 “这是不正常的。”今年5月7日,菲尔茨奖得主、俄罗斯数学大师安德烈·奥昆科夫来到南京大学。他对中国小学生拼命学奥数十分不解。他说,他本人没有参加过也不喜欢这类数学竞赛,因为过于急功近利,孩子们不应该把竞赛看得太重,更重要的是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应该让他们善于发现数学的乐趣,发掘生活中的数学”。

  终结

  消亡于义务教育均衡之时

  至于“没了奥数,孩子怎么进好学校呀?”“取消了奥数,孩子干什么去呢?”这样的问题,是家长们在这几年“小升初”政策变化多端以及近两年“推优入学”的乱象中被挤对出来的无奈的“经验之谈”:只要“推优”,一些学校就会把奥数变成一块“小升初”的敲门砖。奥数在“小升初”的平台上,已经完全远离了数学科学,而沦为一种功利色彩浓重的暴利商品了。这就是它走向反面走向灭亡的缘由。一旦义务教育均衡了,一旦红头文件的“禁奥令”不再是废纸一张了,一旦有关部门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了,一旦择校高收费得到切实的治理了,那时,奥数教育就丧失了立足之地。义务教育均衡之日,就是奥数教育终结之时。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奥数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