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7岁神童考入初中无校收引发的深思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3日 09:16  大河网-大河报 

  7岁的“小神童”邵顺立用三年时间学完小学课程后,又顺利通过了2所初中的考试,可至今还没一所学校接收他。学校有学校的道理:担心理解力跟不上,学习会吃力;父亲有父亲的梦想:让孩子9岁上高中,12岁考大学。他该上初中吗,会有一所愿意接收他的学校吗? 

  7岁的邵顺立用三年时间学完小学课程后,又顺利通过了两所初中的考试。可至今还没一所学校接收他,这让父亲邵玉春又喜又愁。

  昨天,邵玉春向今报求助:希望找到一所适合顺立的初中,录取顺立。

  小“神童”并非天资聪颖

  7岁就能考初中的顺立绝不是天生的神童。爸爸邵玉春说,顺立小时候还吃过一年半的假奶粉,差点成了“大头娃娃”。

  顺立的妈妈是一名小学高级教师,爸爸邵玉春曾在老家原阳创办了一所小学。但5年的办学经历让邵玉春很有挫败感,“没能培养出一名我心目中的优秀学生”。邵玉春认为根源出在传统教育的模式上。“你想啊,学校像挤压豆腐一样把学生培养得一模一样,不承认个体的差异化,更谈不上因材施教了”。于是2001年,邵玉春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他关闭了学校,并开始拿儿子“做教育实验”。

  邵玉春的教育方式可谓“惊世骇俗”:教育儿子前,他先观察动物是如何“教育”后代的。“各种动物都把后代放在自然环境里教养,只有人类把后代关在教室里。这样的结果看似解放了家长,却大大限制了孩子的创造性。”

  于是他创造了“三li”(即:游历、磨砺和激励)教育法。每学期开学,顺立在教室学两三个月后,邵玉春就带他出去,在游历中增长见识。几年来,父子的足迹留在了洛阳龙门、长城、南开大学,在游历中顺立受到了磨炼,并在历史文化中励志。同时,邵玉春利用寒暑假帮顺立辅导功课。

  在爸爸的“助跑”下,顺立3岁便能读书看报,4岁上小学一年级,并用3年的时间学完了小学课程。

  姐姐也曾“神童”过

  今年6月,邵玉春带着顺立从原阳来到郑州找初中,他想找个适合顺立的学校。

  据邵玉春介绍,顺立先后参加了郑州新东中学、河南少年先锋学校和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等3所学校的小升初考试。“顺立在新东中学考了第一场,当时比较紧张,数学只考了20多分。在先锋学校和四十七中的考试中,都过了及格线,但是因年龄太小没有被录取”。

  情况是这样的吗?昨天下午4时许,记者拨通了先锋学校的招生电话。接电话的是位女老师,她说:“顺立确实参加了我们学校的考试,具体的考试成绩我不清楚。不过我认为,成绩不能作为唯一的判断标准。据我了解,顺立的姐姐邵嫄曾经在我们学校呆过一年。当时她的年龄也比同班同学小几岁,但知识量远远超过同龄人。尽管老师们非常关心邵嫄的学习、生活,但她的理解能力确实比同班同学弱,学习起来很吃力。同学们也都把邵嫄当小妹妹看,她就失去了和同学平等交流的机会。后来邵嫄就主动转学了。”

  这位老师没有明说,但是很显然,她担心邵嫄的经历在顺立身上重演。

  随后,记者又拨通了四十七中招生办王主任的电话。提起顺立,王主任笑了:“老师们都很喜欢那个小不点。我们拿六年级学生月考的卷子对他进行了测试,他的成绩比我们正常入学的学生成绩偏低。我们考虑到学校没有专门针对此类孩子的研究课题,最终没有录取他。”

  知识量高于同龄人

  昨天上午10时许,位于郑州市内环路与九如路交叉口的一间房子里,记者见到了小顺立。他正和一个4岁的小朋友玩得不亦乐乎。小顺立大喊着“降龙十八腿”,对上了玩伴的“白眼金骨爪”,两人在地面上翻起了跟头。

  但是顺立床前的摆设,又显示出与同龄人不同的一面。床头除了摆放一些童话书外,还有《地理百科》、《武器百科》等。记者也对顺立进行了随机测试,顺立歪着小脑袋对答如流:“国家主席是胡锦涛,总理是温家宝。秦始皇统一中国,人体水分最少的地方是牙齿……”

  随后,记者翻出一份六年级的数学卷子,随便抽了几道方程题。不到10分钟,顺立做了6道题,对错各占一半儿。

  站在同龄人当中,顺立还是个活泼单纯的孩子,但是知识储备远远超前。站在初中生当中,顺立的理解能力和体能又明显偏弱。

  能找到适合顺立的学校吗?

  邵玉春培养顺立的目标是:7岁上初中,9岁上高中,12岁考大学。而先锋学校和四十七中的老师给出的建议不谋而合:最好根据顺立的实际情况选择学校,如果孩子确实智力超常,就选择具备超常儿童师资的学校进行培育;如果孩子不是,最好循序渐进地教育。王主任说:“我觉得不管怎么教育,孩子的健康和快乐成长是第一位的。”

  邵玉春说:“现行的教育体制限制了孩子的创造性,是有目共睹的。我研究教育几十年,拿自己的孩子做实验,就是希望有所突破,我觉得我选择的方向是对的。我现在希望有一所适合顺立发展的初中接收他,给孩子一个机会。退一万步说,就算顺立真的不适应初中生活,他具备年龄优势,仍有机会从头来。”

  临走时,记者问顺立,是希望上小学还是初中。顺立想了想,响亮地回答:“初中。”

  相关评论:教育是育人而不是造神

  7岁的邵顺立用三年时间学完小学课程后,又顺利通过了两所初中的考试。可至今还没一所学校接收他,这让父亲邵玉春又喜又愁。先锋学校和四十七中的老师给出的建议不谋而合:如果孩子确实智力超常,就选择具备超常儿童师资的学校进行培育;如果孩子不是,最好循序渐进地教育,“不管怎么教育,孩子的健康和快乐成长是第一位的”。(详细报道见A09版)

  虽然有不少教育专家都曾经指出“人造神童”的虚妄,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对此趋之若鹜。这至少暴露出这样一种深刻的社会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与此同时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因此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势,以便于在日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智力投资被家长视为最神圣的投资,只要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机会,即使面对各项高昂的费用支出,也一样在所不惜。

  超常教育是从欧洲兴起的对天资优异的学生进行的教育。但“超常教育”既不是超乎寻常的教育,也不是使常态儿童成为超常儿童的教育,而是针对超常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而进行的旨在使他们得到良好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超常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而超常教育只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

  “以人为本”是我国始终都在倡导的教育理念,值得一提的是,所谓“以人为本”应该是以孩子的需要为本,而不是以家长的虚荣为本。即使这种“人造神童”是成功的,但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心理和生理成长发育最重要的阶段,错过了这样一个黄金时期,还有什么办法能弥补得了呢?实际上,这些矛盾都曾经不同程度地在“大学少年班”学员身上体现,这也是其近年来一直饱受非议的根源所在。

  儿童时期的启蒙教育是必需的,但不能把这种教育无限地拔高升级。有这样一点是应该明确的,我们的教育是为了“育人”而不是“造神”,所以应当遵循人才成长的自然规律。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这样一番话:“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倘若结局果然如此的话,那无疑是宣布了整个教育计划的失败。

  诚如接受采访的教育专家所言,“不管怎么教育,孩子的健康和快乐成长是第一位的”。除了祝福小顺立的家长能为他选择一所正确的学校外,如何为孩子选择一种正确的教育方法,值得引起那些“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深思。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神童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