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开讲: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30日 08:12  北京商报 

  案例

  小米今年8岁,在学校上课时,心情好时能认真听讲,并积极举手发言;而当其心情不好时,不但不听讲,还打扰旁边同学,就算老师向他提出简单的问题,他也不肯回答,甚至还钻到桌子底下。另外,小米经常因小事儿大发雷霆,要求别人对其百依百顺,若稍有不顺就大哭大叫。

  专家诊断

  小米的例子比较突出,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上经常可以看到学前儿童容易冲动、外露、可控性较差的情感特点。这是儿童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体现。

  在日常生活中,自控能力差表现多样,也相当普遍,包括随便乱发脾气、无故招惹别人、做事缺乏坚持性等。它严重地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以及学业、同伴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

  专家分析

  钱志亮北师大教育学院副教授特殊教育系教学主任

  产生原因:

  一、与孩子的自然生理发育有关。孩子的年龄较小,情绪的兴奋难以控制,因此表现出自我自制能力比较弱。

  二、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孩子社会经验不足,所受的教育不够,这些都影响控制能力的形成和完善。

  矫正对策:

  孩子还小,不知从何做起,这就需要父母对其进行引导,父母在引导时需把握以下原则。

  一、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要教会孩子自控,首先要向孩子展示自控,生活中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对象是父母,父母的自控力会直接影响到孩子自控力的形成。

  二、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要靠家长对孩子严格的要求和反复的训练。首先,要有规矩。父母需要为孩子架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不准做那些他无法控制的事情。其次,让孩子学会自己负责。可以在孩童时代使用自行负责和违者受罚的方式管教他们。最后,有适当的惩罚。孩子若不尽责,就限制他的自主权,不过方法一定要积极,让他们抱有希望。

  三、以理服人,巧用激励。自控行为的多次重复就可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降低自控行为引起的紧张感,使自控行为容易完成和保持。另外,父母在激励孩子时,要讲究语言的艺术。如孩子被选为班长后,父母可以在夸奖孩子“真棒”的同时告诉孩子,今后该用班长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各方面起良好的带头作用。对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会对孩子产生更强的激励作用。

  四、延迟满足,学会等待。要让孩子在培养时间观念中学会等待。当孩子的有些欲望不能立即满足,而过一段时间得到后,就能形成等待的习惯。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自控能力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