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小朋友比小学生差在哪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30日 18:39  北京晚报 

  “近两年入学的学生,感觉没做好入学准备的更多一些。但这并不指知识上的准备,而是心理准备、生活习惯的过渡。”实验二小班主任张桐老师表示,不单单是学生,一些家长也明显感觉到没有做好自己的心理过渡。

  学生首要加强自理能力

  “从学生方面看,明显感觉孩子的生活习惯没有树立起来。”有的孩子如果老师不提醒,自己不知道喝水,下课就到教室外去玩儿。还有的小孩子,刚上学不敢去厕所,也不敢举手跟老师说,这种情况还很常见。于是,尿裤子、拉裤子里的情况就屡见不鲜,“低年级的老师,每人每天都得准备两三套孩子的衣服。”张老师笑谈。再有,有的孩子带饭盒在学校吃午饭,孩子不会倒饭,剩饭剩菜弄得哪儿都是的也有不少。“这些生活习惯,小学老师确实可以慢慢去教,但是如果小时候家长可以帮孩子把这些规矩树立一些,孩子在学校里可能就会节省很多时间,去学习,或者去休息。

  另外,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小学生也应该简单具备。如今,小学低年级甚至中高年级的学生,丢笔情况很常见,孩子自己都不知道笔丢到哪儿了。特别进入中高年级,开始做卷子,卷子发下去后被揉皱了,或者叠飞机了,什么样的“后果”都有。因此,建议孩子入学前,家长给他们准备个分类文件夹。孩子也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尝试学习整理能力,从小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否则到了六年级毕业前,学生手里数十张卷子可能谁也不挨谁。

  “低年级学生知识上的准备,对绝大部分学生而言都没有太大障碍。但有一些孩子的心理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小问题,比如坐不住。”丰台某小学潘老师也表示,孩子心理年龄比较小,与人沟通有障碍的问题,近几年也越来越多地呈现出来。还有一些简单的学习习惯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认真听讲,这对现在的一年级孩子来讲都挺难做到的。“小时候,不少孩子都是隔辈人带大的,如今家里面的木地板,给了孩子随便爬、随便躺的空间,真正让孩子坐在椅子上时,就会坐不住。”

  “6+1”模式家庭统一教育观念是关键

  相对学生,没有做好过渡准备的家长类型更清晰一些。特别是孩子刚刚上学的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很容易理解。除了少数一下子放手孩子“去闯”的家长外,更多家长容易造成关注过度。

  家长在入学前,应该确立几个关键的观念问题。第一,家长同老师之间的关系,一定是合作关系,即家长和老师一定要站在一头。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孩子。“有时孩子嘴里对学校、对老师、对事件的描述其实并不一定准确,家长听后心理一定不要结疙瘩。”潘老师说,很多时候孩子处于自我保护的角度,即使自己犯了错误也不说,都说别人,这时候如果家长缺乏与老师的沟通,一味听信孩子,就可能会在共同教育上造成误会,因此建议家长首先做好合作姿态。第二,教育孩子的观念。现在社会上比较流行夸奖孩子,褒奖孩子的教育观念,提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是仅仅夸也是不行的。家长应该掌握好分寸,如果天天夸,一旦当表扬变为一种廉价的刺激后,夸奖也就起不到刺激的作用了。因此,建议家长表扬对的事情,以及事件中对的成分,对于错误之处,也一定需要提出批评。第三,家庭内部的教育观念问题,这在当今独生子女社会的“6+1模式”中很重要。不少家庭,六口人的教育观念可能都不一样,因此,一定要在孩子入学前至少开一次家庭会议,确定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比如,孩子没有写完作业是否能先睡觉?孩子考试成绩不好,一定要统一意见,不要一个白脸一个红脸,容易让孩子钻空子,而是应该确定谁来批评教育,谁来负责辅导功课?或者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了,由谁出面去解决比较好?等等。

  “小学入学面试,每个学校基本上都会有。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需要这种前测,能够提前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张桐老师表示,对于幼小衔接中知识学习的需要与否,则一定要看学生的实际能力。首先解决坐得住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也不急于去让孩子参加各种知识上的辅导。但也有的孩子有能力提前识字,或者较早表现出了学习语言、艺术的天赋,那么也就需要家长帮孩子做相关知识的引导。“关键就是看家长的愿望和孩子的实际能力。”至于所学内容,对于孩子升入小学有多大帮助,张老师认为首先还是根据教育的政策,小学入学肯定不会像高考分数一样卡孩子。好学校其实也应该没有门槛,只是政策导向的问题。然而,目前来看,所谓的门槛难免存在,但也不是小学单方面所能界定的。

  本报记者 王怡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幼小衔接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