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孩子暑期忙“加班” 就会赢在起跑线?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4日 09:43  金羊网-羊城晚报 

  面对大批家长暑期“逼”孩子上补习班,有老师认为这只会引起孩子对学习的逆反心理

  暑假来了,五年级的菁菁却闲不下来:爸爸一早就帮她报了奥数、钢琴、舞蹈和作文提高班,还在暑假周六请了英语家教,“暑假都被排得满满的,超级忙!”

  今年暑假,为了预防甲型流感,卫生部门、教育局再次重申了“禁课令”。但前不久,团市委、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份“少年儿童如何度暑假”调查显示,今年暑假,仍有68.3%的学生将参加补习班,72.8%的学生将参加兴趣课。

  日前,记者从广州市内各大培训机构中了解到,今年报名参加补习班、培训班的人数仍然“高温不减”。“虽然心痛孩子,但为了提升竞争力,辛苦也要坚持!”采访中,一位家长如是说。

  学生:一周忙六天,假期很痛苦

  上周二,在卓越课外辅导机构海珠校区办公室,记者碰到正在咨询的慧慧。准备上高一的她,计划报物理班和化学班,她说:“我已经在家疯玩了一个月,是时候上一下课,ready(装备)好自己。开学后有分班试,期中考,我挺担心的。要想在高中拿到好成绩,必须勤奋一点追上去。”

  慧慧告诉记者,从幼儿园开始,她就一直上培训班,电子琴、语数英物理化都上过。“别人补,我不补,好像总差点什么。”慧慧坦言,每年她都会主动去报假期补习班,“我觉得自己哪项弱就补哪项,别人进步了,你不进步,就相当于你退步了。

  相比起勤奋的慧慧,五年级的菁菁显然对“加班”有抗拒。暑期未到,菁菁爸爸一早就帮她报了奥数、钢琴、舞蹈和作文提高班,还在暑假周六请了个英语家教。一个星期下来,连自己空闲的时间都很少。“星期一、三上奥数班,每天两个课时;星期二、四上作文提高班,星期五上午钢琴课,下午舞蹈课。星期六两个小时英语家教。暑假都被排得满满的,好痛苦啊!”菁菁无奈对记者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利用暑期“上班”的孩子确实不少,但无论喜欢还是不喜欢,培训班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更偏向于“解闷”。上五年级的龙龙,这个暑假报的都是兴趣班———跆拳道、围棋和游泳。他不喜欢暑假,因为爸爸妈妈要上班,没人陪他玩。龙龙觉得培训班是一个解决孤独的好办法。“虽然不喜欢,但有很多朋友,就不会无聊啊。”

  家长:虽然很心疼,无奈须坚持

  记者连日采访发现,大部分家长选择让孩子上补习班,一方面是为了让孩子在学习上更有竞争力,一方面是自己要上班,没办法照管孩子。在补习风气盛行的今天,不少家长看到孩子们奔波于学校、补习班,承受着巨大的功课压力也心痛不已,但也只能无奈地坚持下去。

  “看到别人都送孩子去暑期培训班和补习班,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去,很怕他落后了。”前天上午,在越秀区某培训机构,带着孩子来报班的郑女士告诉记者,两个月的暑假,不上课,孩子也就只会看电视和玩,时间就会白白浪费掉。

  她表示,虽然很心疼孩子大热天还要去“加班”,但必须承认培训班的老师还是很有办法的,“自从去年暑假孩子上作文提高班后,词汇量丰富了,作文思路也开拓了很多。”

  老师:补习班可免,兴趣班可行

  “孩子他有自己的假期,即便在家发发呆也好。”广东商学院陈老师的儿子五年级了,她告诉记者,自己从没让孩子暑期去上补习班,“我不会太在乎孩子的分数,允许他犯些小错误”,但会尊重他的选择报读兴趣班。今年她和儿子报名参加了亚运城市志愿服务暑期体验项目的“大拇指家庭”。

  对于现在很多家长暑假就忙着给孩子报补习班,陈老师觉得很没必要,“西方家长会让小孩在玩耍中体会生活、学习技能,在平时会鼓励孩子自觉学习。而中国家长从小就把学习当作任务强迫孩子去干,这样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她认为,让孩子暑假补习就是“赢在起跑线上”的想法是错误的,这只是家长的攀比心理和虚荣心作祟而已。

  “万里长跑,不要急于在前一百米超过别人,要积累潜力,慢慢加速,因此让孩子多见见世面很必要。大学选拔人才关键还是看综合素质呢。”陈老师认为,暑期可以考虑帮小孩报读兴趣培训班,培养孩子的文艺特长。她表示,自己尊重孩子的选择,根据他的兴趣报了吹笛子和乒乓球班。

  与陈老师的观点一样,全国优秀教师、越秀区东风西路小学德育主任李娟亦赞同孩子参加暑期培训班,认为培训班的硬性规定,对孩子有规律的作息有好处,“暑期父母上班没办法管,没同龄人玩,孩子会很孤独。若暑期两个月孩子都在玩,很容易养成懒散的习惯,上学后很难收心。”

  李娟认为,暑期培训机构上课时间较短,没有考试的压力,孩子可轻松、快乐地学习。她认为,现在的孩子都很有个性,因此报读培训班必须与孩子商量,当他自己愿意去,就有兴趣学,还可以和很多的同龄人交流。

  李娟表示,孩子们在暑假需要补习的不仅仅是文化课,还有“社会课”和“生活课”,在暑假期间,学生还应该主动进行社会体验和进行体育锻炼。”  本报记者 陈学敏 实习生 支少容 林静文 梁艺恒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暑假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