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刚开学就刮起补课风 家长很不安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7日 10:14  东方网-文汇报 

  对开学刚升初中和高中的新生来说,新学期是一道崭新的起跑线。但眼下的咄咄怪象是:新课才上没几天,汹涌的“补课”潮却已搅得诸多新生和家长心神不宁:开学第一天,孩子回家就急着让家长找补习班,因为“新同学都在补”;开学才一周,社会办学的补习班广告已经公然在校门口发放,等着接孩子的家长几乎人手一册……

  “才刚开学,怎么就要补课了?”有些家长想不通;但更多的家长们则惴惴不安地进行着心理暗战:如果别的孩子都补课,我的孩子不补,落后了可怎么办?

  补,还是不补?新学期开启了学子的新一轮赛跑,也把这一战略难题留给了家长。

  家长疑惑:新生咋就需要补课了

  所谓“补课”,最原始的“定义”应该是把落后的课程“补”上。但到了社会办学机构,“补课”几乎成了正规课堂教育的“配套”课程,有些补习班甚至成了另立门户、另成体系的“第二学校”。

  开学没几天,正在校门口等候孩子的王先生,突然被人塞了一张沪上某教育培训机构的广告:“考名牌大学,进重点中学,目标是上海四大名校、四小名校……”和他一样,很多等着接孩子放学回家的家长,也统统被塞了花花绿绿的广告。

  王先生有些哑然,孩子才上预备班,离中考、考重点高中还有好几年呢。但再回神一看,他发现这个补习班居然是“老少通吃”:不仅有为初三、高三毕业班学生开设的提高班、重点强化班,从预备班、初一、初二到高一、高二各个年级的各门考试课程,这个补习班已经“全覆盖”了。一个才上初中预备班的学生,按照补习班广告上的学习“进度”,开学后就可以补预初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每门课 1.5小时,一个周末三门课各补一节就是4.5小时——一个周六就在补课中报废了。

  补习噱头:优质师资陪“太子”读书

  只要班上有一个同学补课,其他学生便会陆续跟进,发生在学校里的“羊群效应”,对不少社会办学机构来说正是滚滚“财源”。由此,报班补习成了学生间的“军备竞赛”。

  记者调查发现,如今由社会办学机构主导开办的成规模补习班,在营销战略上更胜一筹。它们往往抛出两大诱饵:一是集聚优质师资,补课的老师“传说”来自沪上各大实验性示范性学校;二是补课的目标比学校正规课堂教育听上去更“远大”,非名校不考。

  记者在一张补习班广告上看到,它开设的高中阶段补习目标只瞄准“考上国内的清华、北大、复旦、交大以及国外的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剑桥等世界名校。”而初中阶段的目标则是咬住在民间素有威望的上海“四大名校”,包括上海中学、华东师大二附中等。顾不得广告可能存在的虚假性,很多初、高中新生家长都乖乖掏钱。

  “无论哪种补习,说穿了就是陪太子读书。考试考什么,补习班就补什么,是一种纯粹的应试操练。”在沪上某实验性示范性中学执教语文的张晓(化名)透露了补习班的一些“底牌”。为了“改善生活”,张晓抽出部分业余时间在一家培训机构给高一学生当补习班老师。她告诉记者,她给学生补语文的方法,就是结合高考考纲对高一语文的要求,找些适合的习题供学生操练。仅是这样“与学校读书没什么联系”的陪读陪练,学生须支付的单科补课学费是按每节课1.5小时计,12节课程收费1000元左右。

  补课才能赢?心理暗示产生的“癫狂”

  然而,一旦遇到有学生和家长咨询是否有补课必要时,作为班主任的张晓却另有一番中肯的回答:如果成绩不是太差,一般不用去补课。

  “补习班里的老师和学生不是真正的师生关系,而是劳务关系。”张晓告诉记者,她在补习班上课时会按照考纲和知识点讲,但绝对不可能全身心投入。“衡量我是否是一个优秀老师,真正的考核来自学校,来自所执教班级学生的成绩,而非挣外快的补习班。”

  和很多中学教师一样,张晓深谙学生和家长在补课问题上的“惶恐”心理。她说,升学的压力无形中助长了学生之间的学业竞争,而“补课才能赢”已经成了很多学生和家长的一种心理暗示。如今,补课已经不再是补差,即使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希望通过补课保持学业领先的位置,过不去的就是心理关。

  学期伊始补课风劲吹。与其说这是社会办学机构煽风点火,人为酿造了补习班的“虚火”、扰乱了正常教学秩序,倒不如说,很多学生和家长不明就里的“癫狂”,也助长了补课的“歪风”。课还没上,就先去“补”,如何说得通呢?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补课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