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艺术教育“奥数化”引发社会关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7日 08:19  东方网-文汇报 

  前一阵,成都市教育局宣布中小学生的“奥数”成绩与升学加分脱钩,并且禁止初中在录取学生时以“奥数”为择校的智力参照系,其决断得到了不少教育专家的高度评价。不过,在刚刚过去的暑假,以“拓展训练”、“空间思维”等名义举行的各类“奥数”替代班,依然在这个城市的名校周边红火地举行。这一局面,也被称之为一个城市与“奥数”的战争。不少家长并不认为“奥数”会在这场较量中彻底输掉。而就在“奥数”存废的争议尚未平息之际,关于艺术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功利化、“奥数化”的批评,再次引发社会关注。

  著名音乐教育家刘诗昆不久前发现:备考5级曲目的考生弹不顺最简单的曲子;10级证书在手的“小独奏家”面对《歌唱祖国》的伴奏要求却无从下手;很多孩子在家长的功利驱动下,苦伴并不喜爱的钢琴练习,往往在初中考完10级后就很少练琴了……鉴于钢琴考级证书在一些地区已经成为升学考试的敲门砖,刘诗昆因此认为,国内的钢琴考级已背离了初衷,越来越被各方功利主义扭曲,并断言“钢琴考级证书如同废纸一张”。

  刘诗昆的这番话,当然有其艺术家的固有情绪,很多家长并不认同。事实上,包括钢琴在内的各类乐器,目前的考级培训还是红红火火的。除了艺术教育本身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走向市场,形成产业链之外,小康时代多样化的精神需求也构成了硬支撑。毕竟和汽车进入家庭相比,乐器进入家庭的成本更低、更容易普及,对孩子的直接影响也就较汽车驾照更为提前。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艺术教学和普及的教育工作者,我也经常要面对“高分低能”的琴童,面对他们厌恶的练琴情绪以及对演奏作品的一知半解。我也常常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让音乐培训回归艺术教育的初衷?如何不让他们成为拥有高级证书的“艺术白丁”?如何让艺术修养去伴随孩子们长期的心灵成长?这里,提些不成熟的想法。

  首先,可以降低考级证书在升学时的加分权重,但音乐考级本身没有必要因噫废食。如果一味强调艺术特长在升学时的加分效应,那么,艺术培训无疑将成为教育“产业链”上的又一块“肥肉”,艺术考级也必然“奥数化”,这是我们需要警惕的。但是,如果一刀切地取消艺术特长的加分政策,那么,不仅将打击艺术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而且在“应试至上”的时代,艺术教育将被彻底剥离。这样,从根本上对提高学生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是不利的。所以,从辨证角度来看,考级本身可以增加教、学双方的艺术成就感,同时,也是对素质教育的有益补充。

  其次,不妨将学生艺术团体的表演,列为基础教育领域扩大内外交流的一个重要手段。毫无疑问,中国的基础教育将会越来越开放,而上海本身作为国际大都市,其对外文化交流的内容势必日益丰富。目前,上海知名的中小学和各青少年活动中心,普遍地在海内外建立了多重姐妹学校关系。完全可以考虑,将有着艺术底蕴和群众基础的学生艺术团体,直接投放到内外交流的舞台上。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在考级之外的成就感,而且可以通过交流与切磋,提升其对艺术技巧的把握、凝聚个人与团队的合作以及丰富对演奏作品的深层理解。

  第三,积极把握音乐教育特有的德育元素,让艺术最本质的美广为流传。这方面温家宝总理最近的讲话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9月4日,温总理在北京三十五中调研时和初二的学生们一起,兴致勃勃地听了五节课,其中最后一节就是音乐课。之后,他这样评论:我边听边觉得这是一节艺术熏陶课,是美学课。美学从大的方面讲就是世界事物的真善美,这就是《让世界充满爱》的真谛。没有爱就没有一切,一堂音乐课让孩子们通过唱来懂得人世间的爱,让孩子们的心底都有知、情、义。这就要求学生要有爱心,懂得爱父母、爱老师、爱家乡、爱祖国。

  音乐是时代的产物,流芳后世的音乐家往往也是一个时期的民族英雄。这一点,高中的音乐教材里表现得尤其明白。如:柴科夫斯基的《1812序曲》就“极其成功地描绘了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威力及其雄伟气魄”(高尔基语);《芬兰颂》更是其民族精神的象征,等等;当然还有抹不去记忆的中国本土产生的民族音乐与革命歌曲。可以说,这中间的德育元素是很充沛的,需要我们艺术教师加以积极运用和深刻把握。正如温总理所提倡的——我们要求学生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该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艺术 奥数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