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十一讲 谨之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0日 08:56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学生版)》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①略:忽略。

  ②孰(shú):谁,哪一个。存:在家。

  ③吾:我。

  ④悭(qiān):吝啬。

  端正态度来做事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连续三个“勿”语气严厉,充分说明了《弟子规》里这段告诫的重要性。“事勿忙,忙多错”,也就是说,你碰到任何事情都不要慌乱。为什么呢?忙者多错。你急急匆匆的,容易惹出一些麻烦,把好事变成坏事。

  “勿畏难,勿轻略”,面对事情不要先有畏难的情绪。有时我们会有这样一种情况,什么事都没做,就先怕了,先说不行、不懂、不会,那就真的什么都不行了。当然,只有“勿畏难”是不够的,还要“勿轻略”。换句话说,一方面,我们不能凡事还没做就觉得难;另外一方面,也不应该还没做就觉得它很容易,轻视它,忽略它,这两个极端都是要避免的。

  勿使清水染颜色

  《弟子规》接下来讲:“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打斗、喧闹的场合,小孩子不要去接近。那些不正当的、见不得人的事情,小孩子不要产生好奇心。  

  古代的中国人,非常重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孟母三迁这个故事同学们都知道,为了培养孩子,妈妈不惜搬家三次,不就是为了给孩子找一个比较好的环境吗?

  我们从小获得知识的主要方法是模仿,父母应该是一把大伞,替孩子遮挡风雨,将坏东西隔在外面。我们把一碗清水比成一个孩子,在这碗水里滴一滴墨水,清水马上就染上了颜色,不再是一碗清水了。滴进去一滴墨水是很容易的,但要把这一滴墨水从水里面提取出来,重新让这碗水变成清水,那是多么难的事情啊!

  登门拜访的注意事项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如果要到别人家里去拜访,不管门锁没锁,在要进门前,都应该先问一下家里有人吗?谁在家啊?得到应答才能进入。想一想,当我们去同学家、邻居家玩的时候,有没有做到这点呢?

  在进入别人的房间之前,先扬声问一下可不可以进来,提醒主人有所准备,是对房间主人隐私权的尊重。古人是很讲究这方面礼节的。《弟子规》的这四句话是从儒家经典《礼记》中直接引用来的,《礼记》中还有很多更细节的规定。比如说如果房间里有两个人,我们就更不能直接推门而入,也不能凑近去偷听别人说什么,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进了门,视线要放低一点儿,给主人留一个缓冲准备、整理衣服的时间。一进别人家就四处打量,也是很没礼貌的!这都是中国传统的规定,大家想想,中国的礼仪文明,多么细致!多么细腻!只不过后来我们都忘了。

  接下来,《弟子规》又往前推进一步,规定:“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如果敲门时有人问:你是谁啊?要老老实实回答:我是钱文忠。千万不能回一声“我”就算完了。这个回答可太不明确了,谁知道你是谁啊?

  提问时间:《弟子规》特别强调,使用别人的东西,一定要事先征得同意,否则就是偷窃。这种说法是不是太过严厉了呢?难道我们借用父母的一样东西,没来得及先打招呼,也要算“偷”吗?

  “借”和“偷”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你如果想用别人的东西,必须当面说明,请求他借给你。如果你问都不问就拿来用的话,就是偷。“借人物,及时还”,借东西要好借好还,好还好借。“人借物,有忽悭。”别人向你借东西,如果你有,就不要小气,要助人为乐。

  《弟子规》关注的都是些日常生活中可能会被忽略的小事。越容易被忽略的小事,越值得我们警惕。同学们从小在家里就是宝贝疙瘩,很少对家里的东西产生主权归属意识。爷爷的拐杖、妈妈的口红、爸爸的手机,想拿来玩就拿了,记得放回去就是给大人面子了。我们都应该反省一下,这是一种非常不尊重东西主人的行为。

  《元史》里记载了一个故事:元朝时有一年酷暑,儒学大家许衡和人们一起逃难,经过河阳(今河南孟州市)时,大家口渴难耐。这时路边正好有一棵梨树,上面结满了梨子,水灵灵的,让人垂涎欲滴。别人都争先恐后去摘梨子吃,只有许衡动也不动。有人觉得奇怪,就问:这棵梨树又没有主人,你为什么不去摘一个解解渴呢?许衡说:梨树是没有主人的,但是你难道不认为这个东西不是你的吗?难道不知道这个行为类似偷吗?这就是非常有名的义不摘梨的故事。

  我们应该从小养成一物不苟取的良好品行,由好习惯培养好品德,这样一定会终生受益。否则一旦形成随随便便的不良习惯,长大进入社会以后,往往会被别人误解,或者会给别人留下很不好的印象。到了那个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了。

  谨以修身

  在古汉语中,“谨”的本意是说话小心,要注意说话。后来泛指谨慎、小心、慎重、敬重、恭敬的意思。《说文解字》里讲:谨,慎也。与“谨”相关的词还有畏、敬、恭、俭、让、勤等一系列概念,这些概念都是从“谨”延伸出去的。

  “谨”要求我们做人做事要小心谨慎,要接受社会规则的约束,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千万不能放纵自己,这是儒家对个人修养的一种基本要求。谨,特别重要的是要求一个人有所不为,不该做的事一定不做;要求一个人言行慎重,要经常自我反省,对别人要礼让、恭谦。这些习惯,都是要求我们从现在开始养成的。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留言板电话:010-626763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