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十讲 谨之三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0日 08:57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学生版)》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①阈(yù):门槛。

  ②跛(bǒ)倚:偏倚,站立不正。

  ③箕踞(jī jù):两脚伸直岔开的坐姿,形似簸箕。

  ④髀(bì):大腿。

  ⑤勿触棱:不要撞到家具物品的棱角。

  ⑥盈:满。

  站能“出名”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意思是走路的时候不要慌慌张张,要非常从容;站立的时候不能歪歪扭扭,要非常端正;作揖的时候,腰要弯成一个大大的圆形,叩拜的时候要恭恭敬敬。作揖和叩拜在今天一般是不用了,但是,对尊长行礼的时候要心存恭敬。走路要有走路的样子,站立要有站立的样子,不仅中国文化有这个要求,全世界大致都是如此。

  唐朝有个非常有名的诗人叫张九龄,他同时也是位出色的政治家。大家知道他是怎么冒出来的吗?他就是因为站有站相冒出来的。他当时在朝廷里的时候,不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但是他非常注意自己的举止,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举止得当,所以他在臣子当中非常出众。每次朝廷聚会的时候,皇帝都要对这个人多看几眼,很多比他官位高的人,就要揣摩皇上的意思,怎么皇上老看他?是不是皇上跟他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于是张九龄很快就在群臣当中冒了出来。

  听到这儿,有的同学就会问了,我们不是经常说,人要注意内在的东西,不要在乎外表吗?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人当然应该注重内在的修养了,但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也应该注意一些外在的仪表。

  懂得礼仪,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对待自己的仪表,这个人就有了威仪,有了一种尊严,你当然也会有自信。而这样的良好习惯实际上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有慢慢养成。

  提问时间:从小养成得体的行为举止,对一个人而言至关重要,因为这不仅仅是个人修养的问题,有的时候,甚至还会影响到个人未来的命运,这是为什么呢?

  “望气”辨人

  过去大家庭里边有这样一种规矩:小辈去看望长辈,长辈先不跟你说话,先这样从上到下打量你一分钟。很多人以为这是长辈的架子,不是的,这叫望气。长辈就要看看你这个小辈的举止,看你这孩子是不是可以造就,在过去这个叫望气。类似的故事在中国传统当中是很多的。

  春秋时候,中国有一个伟大的预言家叫单襄公。单襄公是观察人、相人的高手。公元前574年,鲁成公和晋、宋、卫、曹、邾等国结盟。单襄公看到晋厉公马上就说,这个人要出事,有灾祸。人家说,晋国是个大国,晋厉公蛮厉害的,身体很好,怎么会有灾祸呢?单襄公说,晋厉公走路的时候眼睛望远不望近,脚步抬得高高的,心不在焉,所以这个人迟早要出事。我们如果看到一个人走路时眼睛看那么远,脚抬得很高,我们一般是不会理他的。后来,果然晋厉公就出事了。

  提问时间:这个故事听起来简直太不可思议了,难道古人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真的就能推断出这个人未来的命运吗?

  如果一个同学很受欢迎,很受其他同学的尊重,人缘很好,是不是他将来的发展前途会比较好?但如果这位同学谁都看他不顺眼,觉得他傲慢、邋遢,你说这个同学会有好前途吗?所以这里面是有一定的逻辑的。有人生阅历的人,可以从一个人的外貌、举止和仪表当中去预测他的命运。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不能把相人简单等同于迷信,它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四个禁令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四个“勿”,如此严厉的语气,这在《弟子规》里很少见。“勿践阈”就是进门的时候,不要把脚踩在门槛上。古代的门槛是有各种功能的,有一个功能就是挡洪水。有很多同学过门槛的时候,喜欢站在门槛上,颠着玩儿,其实这很不庄重。过门的时候应该跨过门槛,但是千万不能先踩在门槛上,这非常轻浮,门槛不能随便踩。

  “勿跛倚”就是一条腿着地,一条腿颠着,这样靠在墙上,这就叫跛倚。现在很多同学都觉得这动作很酷,但是如果你这么做会显得非常轻浮。

  “勿箕踞”,古人是席地而坐,盘腿而坐的,一般来讲是跪坐。你坐的时候,千万不能一屁股坐在地上,把两条大腿这样叉开,这样像什么?像簸箕,这个就叫箕踞,这么坐非常不礼貌。今天我们坐在椅子上,两条腿撇开,这样坐着就是箕踞,我们一般要求坐的时候腿是要并拢的,女生更是要这样。女生双腿并拢还略应该侧一点,男生是要并直的。

  “勿摇髀”,不能抖动大腿。像《礼记》里边都有这样的话:“立勿跛,坐勿箕。”站着的时候,不要一条腿站着,一条腿跷着,颠着在那儿抖;坐的时候,不要两腿大张,像簸箕一样。

  提问时间:《弟子规》除了对行走站立做出了明确的规范之外,还针对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提出了“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这是为什么呢?《弟子规》为什么会专门针对揭帘子和走路拐弯,提出要求呢?

  揭帘转弯要注意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讲的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非常容易忽略,而实际上应该重视的问题。我们古人讲“缓揭帘”,因为进门的话,除了外面有个门,很多房间是用帘子隔开的。古人认为,要非常文雅地把帘子揭开,不要弄出声音。现在好多同学都不会注意这个问题了,尤其是在过转门的时候,我们一推走进去了,从来不回头看看,后面有没有老人?我小时候有时候不关门,我妈妈会说,看看你的尾巴呢?你是不是身后面有条尾巴啊?过去长辈这么一讲,小辈就知道去把门关好。其实最好看一看,要照顾到别人。“宽转弯,勿触棱”,一个房子如果有拐弯,好多同学都觉得自己身轻如燕,急急忙忙就抄近路转过去了,往往就会撞到角上。

  其实天知道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你手上拿着一个空的器皿,比如拿着一个空的盘子,你要把它想象成里边装满了东西。我们一般拿着空盆都容易来回晃着拿,反正里面没东西。古人认为不可以这样,一定要端着,你不要以为它是空的,要想象里面是有东西的。这样的话,就不容易敲碎东西,不容易敲到别人,自己也不容易受伤,行为又很端庄。

  “入虚室,如有人”,到了空无一人的房子里,你要像这房子里有人一样。比如去拜访一个人,主人没在这个房间,但你要认为是有人的,要放端庄,放尊重,要有一种自我节制,这是古人的要求。

  这一点,可能很多同学会觉得很奇怪:我上了一天学,回到家里还不能休息一下?精神放松一下?如果这么想,就是没有理解《弟子规》。《弟子规》讲的是一个修身的问题,讲的是不管有没有人在场,都要做到有所不为,有所守。

  听了下面的故事,大家就明白了。

  这个故事讲的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个典故见于《后汉书》。大将军邓骘(zhì),听说一个人叫杨震,德才兼备,就征召他。征召他以后,这个杨震慢慢就负责考察干部、提拔干部的事情,经他手提拔了很多官员。杨震有一次到别的地方去当官,路过昌邑县,当时昌邑县的县令叫王密,就是由杨震提拔的。那天晚上,为了感谢杨震的知遇之恩,这个王密就在没有人的时候带着十斤黄金前来感谢杨震的提拔、栽培之恩。杨震看到王密拿着行贿的金子来,就跟他说:老朋友,我了解你是什么样的人,不然我不会提拔你,但是看来你不了解我。王密就说:恩人,我特意趁着夜深悄悄来的,你把这金子收下吧,没有人知道的。杨震回答: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王密非常羞愧地走了。后来杨震官当得很大,却为官清廉,从来不接受私下的拜见。这就是古人对品德的要求:不要以为没有人就可以完全放松了,我们到了一个没有人的地方也一定要自我约束。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留言板电话:010-626763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